姚正海,男,1964年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注冊會計師。近年來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公開發表論文53篇,其中在《經濟管理·新管理》、《財務與會計》、《現代財經》等權威和核心期刊上發表34篇,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和收錄;公開出版《財務報告理論與應用研究》等學術專著、教材4本,主持完成“江蘇省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模型構建與應用實證研究”等省級科研項目4項;榮獲教科研一、二、三等獎5項。
業績評價一直是近年來國內外理論與實務界頗為關注的課題,但至今仍未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統一的評價方法。針對高技術企業開展的業績評價相關問題研究,不僅具有指導高技術企業健康發展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豐富我國業績評價理論、完善管理學科建設的理論價值。
本書分析了高技術企業的形成、演變和基本特征,在借鑒國內外業績評價方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高技術企業業績評價的理論基礎與基本原則,認為高技術企業與傳統企業業績評價的差異不僅表現在評價指標的種類,而且體現在指標權重的大小上。
高技術企業業績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應在尋找影響或推動價值創造驅動因素的基礎上,以“價值創造”為導向,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設計反映盈利能力狀況、營運能力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狀況等維度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客觀、公正、綜合地反映其業績。高技術企業業績綜合評價係統由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目標、評價指標體係、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報告和評價結果運用等部分構成,其中評價指標體係居於核心地位。主要采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確定高技術企業業績評價指標體係的權重分配值。
本書運用江蘇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來綜合考察股權結構、經營業績與高管報酬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國有股比例與經營業績呈現正方向影響,企業規模與經營業績呈現負方向影響,淨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均與高管報酬呈現高度正相關,高管年度報酬與企業經營業績、企業規模並不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與國有股比例的負相關程度也不顯著。高技術企業應構建以提高企業業績為導向的基本工資、年度獎金、業績股份和股票期權相結合的高管人員綜合激勵製度,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高技術企業的業績評價必須具備係統、全麵、真實的數據資料,正確理解與淨化財務報告是業績評價的前提條件。高技術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業績評價的重點應有所不同。
為了滿足高技術企業業績評價數據資料的需求,需要對原有的會計核算體係進行改進,尤其是高技術企業的無形資產會計核算、成本核算、智力資本核算和財務報告的改良等方麵。拓展無形資產的確認範圍,研究支出費用化、開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選擇基於經濟利益的預計消耗方式的攤銷方法。改進成本費用核算和管理方法以及成本分析方法。智力資本是高技術企業核心能力的有機載體,是其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保證。智力資本所具有的特點,要求高技術企業的會計核算必須突破現行核算模式,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方麵實現創新。高技術企業財務報告改進的重點在於反映企業價值,報告企業如何創造價值,以及如何把這些創造價值的活動更有效地與市場進行溝通。高技術企業價值報告應披露有關財務核心能力、無形資產、智力資本、社會責任和價值鏈等相關信息。
關鍵詞:高技術企業 業績評價 指標體係 評價係統 分析 會計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