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2 / 3)

②鎮區建設規劃中針對“九龜尋母”山體和洗布河地帶規劃了一係列綠地,保證規戈實施後,鎮區內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預防和減緩了城鎮發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③規劃規定了一係列的排汙措施,嚴格控製汙水排放並在下遊規劃一處汙水處理廠,鎮區內所有汙水將集中排放處理,有效防止了鎮區建成後對水環境的不利影響。

④規劃製定了一係列環境保護規定和措施,特別規定了鎮域範圍內的養殖業、鄉鎮企業、農藥化肥、水源保護、大型設施等都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預防和減緩了規劃實施後環境的不利影響。

鎮區風貌規劃原則。

本規劃區內建築的形式、色彩、尺度應與古鎮傳統風貌和山水園林城鎮風貌相。

協調。

保護強化“九龜尋母”格局以及沿河自然地形和生態綠地,充分利用小城鎮周邊良好的自然景觀資源。

加強對鎮區四周山脊輪廓線的保護,塑造獨特的山水園林城鎮天際輪廓線。

加強對鎮區入口的景觀風貌設計,以展示曆史文化名鎮的良好形象。

山脊輪廓線的保護。

豐盛鎮周圍被山體環抱,有著良好的自然景觀和山脊輪廓線,應嚴格控製建築高度不宜超過6層,在鎮區的中心區和公園、綠化遊園等重要節點位置應有開敞空間,並與周邊山體相呼應和銜接。

形象控製。

在木豐路入口處規劃一塊綠地進行專項風貌規劃,以展示豐盛鎮的良好形象。

河流兩岸綠化控製。

在鎮區洗布河兩側510拉範圍內,控製為綠化用地,形成鎮區主要通廊景觀。

風貌控製。

(工)建築風格。

為體現古鎮特色,建議建築屋頂使用傳統坡屋頂為主,應與古鎮建築相適應,避免大麵積使用玻璃幕牆和鋁板等現代材料。

建築體量。

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希宜,不宜過高過大,應以多層建築為主,高度以6層以下為主,山頭周圍的建築要考慮與山頭高度的協調關係,古鎮周邊的建築應符合協調區的。

要求。

建築色彩。

新建建築色彩應以灰、白、暗紅、栗色為主。公共建築可以重色為主,體現其在城市中的景觀地位,建築的簷口、陽台、門窗等可運用不同色彩以增加建築鮮明特色。

景觀規劃。

規劃思路。

城鎮景觀規劃的目標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合理布局,逐步改善城鎮環境生態質量,創建優美、健康、清潔的生態空間。

綠地景觀是城鎮風貌和形象的標誌之一。城鎮景觀質量的提高和改善,除了控製汙染、搞好環衛等措施外,建立合理、數量足夠的生態綠地是必不可少的。建立高效、和諧、穩定的生態型綠地是城鎮景觀規劃重要的目標之一。景觀規劃必須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特征,尊重和挖掘城鎮的“文脈”。

達到塑造城鎮風貌和個性的目的。

規劃要點。

首先,人文景觀以古鎮景觀為主,主要展現古鎮各重要景觀界麵,包括各個立麵和頂麵的展示,圍繞古鎮界麵的展示規劃了多處公園綠地與街旁綠地。

其次,自然景觀主要是指城鎮周邊的山脈、洗布河水係、“九龜尋母”山體的保護與改善,以及山頭之間視線通廊的聯係。

最後,突出整體性、協調性和觀賞性,實現景觀的最大共享;其他地段的景觀設計,要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從整個城鎮麵貌角度入手,綜合考慮,同步建設。

園林綠地係統規劃。

規劃原則。

(工)生態性原則。

生態性原則是城鎮綠地規劃的重要原則。從改善城鎮環境質量的角度出發,保持城鎮清潔衛生,降低各種環境汙染,實現城鎮生態平衡;生態性原則還表現在城鎮綠地係統本身要結構合理、生態穩定,使係統中的能量流、物質流暢通,達到結構良性、關係和諧、功能高效的目的。

連續性原則。

城鎮綠地如果被城鎮建築重重包圍。

被其四分五裂,成為一個個彼此隔離的孤島,則會使綠地生態水平和遊憩、觀賞功能大大降低,難以形成較為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態係統。規劃應加強綠地之間的聯係。

形成連續的綠地景觀,使之成為係統。

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產生穩定性。過去城鎮綠化結構普遍單一、選用植物種類有限,不利於綠化的穩定。本規劃引入新的綠地設計理念,在深入調查和研究當地氣候、自然植被特征的基礎上,以鄉土樹種為主,模擬當地植被的頂級群落類型,設計物種豐富、結構理的地係。

因地製宜原則。

各個城鎮的發展曆史、綠化基5出、自然條件各不相同,在綠地麵積、數量、空間格局等綠地指標和空間形態的規劃設計上要從實際的需要和可能出發,因地希宜,避免生搬硬套。在綠化用地和綠化設計選擇方麵,一要使綠地更好地發揮改善城鎮環境質量、美化環境的作用;二要在滿足植物生長條件的基礎上,盡量利用荒地、山岡、低窪地等布置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