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當今社會政府在管理和影響社會及經濟發展方麵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與此同時,現代政府管理麵臨的環境也顯得愈來愈複雜多樣,各種矛盾和競爭錯綜複雜,不同類型的公共危機事件頻繁發生,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公共危機的有效管理,是當今世界任何國家和政府都必須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也是政府履行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責、實現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徑與基本目標。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轉型期,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方麵的因素,不同程度的公共危機時有發生。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危機,做到預防公共危機、正確處理公共危機、盡力將公共危機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這是現代政府麵臨的緊迫任務,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問題。我國從“非典”事件以後,高度重視公共危機管理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開始建立了應急管理體製和機製。2007年8月30日我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並於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是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的綱領,標誌著我國公共危機管理體係逐漸走向成熟。但從總體看,隨著現代社會公共危機範圍的擴大和影響程度的加深以及現代社會的迅速變化,公共危機管理也趨向於更為複雜。2008年的金融危機、各種自然災害、社會領域的突發事件都證明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

由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稅根教授、餘瀟楓教授、何文炯教授和米紅教授等撰寫的這本《公共危機管理通論》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撰寫的一部專著。

該著作結合當前公共危機管理發展的前沿性問題,對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領域進行了較為全麵的闡述並有新的突破,該書作者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觀點和看法,對我們從公共管理的視角深入認識公共危機管理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首先,本書較為係統地梳理了公共危機管理框架,從風險評估、預警管理、應急管理、公共危機溝通、公共危機管理係統設計與政策仿真、公共危機管理績效評估、非傳統安全等領域提出了作者所建構的公共危機管理的框架,這對於進一步完善公共危機管理理論與實踐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本書注重公共危機管理作為公共管理者責任的重要理念,並將這一理念與一係列製度設計和技術方法結合起來,以期實現有效的公共危機管理,並切實轉化為公共管理者的責任與管理實踐。這些製度設計和技術方法包括風險評估方法、公共危機預警管理機製、公共危機管理係統設計與政策仿真方法、公共危機管理的績效評估等等。同時,本書運用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與方法,注重公共危機管理的效率和創新。未來的公共危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將不同於以往,社會公眾不僅關心公共危機的應急管理,也開始關心公共危機管理的效率、資源使用的有效性以及公眾的滿意程度。這些研究領域都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公共管理運動所關注的問題。效率、結果、責任和公民滿意作為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現行的公共危機管理中也需要得以一定的體現。因此,本書在構建具有預見性的政府、建立公共危機管理績效評估框架、樹立非傳統安全觀念、公共危機管理係統設計與政策仿真等研究領域都結合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與方法,使現代公共危機管理具備更多的可行性與創新性,體現了創新型政府的發展要求。最後,該書結合案例和實踐對公共危機管理進行了剖析。如風險評估如何進行、預警管理機製的構建、如何運用政策仿真方法、非傳統安全如何體現、績效評估方法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應用等等。通過案例的介紹提高了這些觀念、製度與方法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應用。

作者在書中認為,公共危機管理已經變成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水平,避免和減輕危機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提升政府形象和政府信任度的途徑。有效地進行公共危機管理是擺在我國政府麵前的緊迫而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考驗地方政府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觀念都是政府改革與創新過程的一部分。麵對日益複雜與多元的公共需求,加快公共危機管理機製的構建與完善,也有助於為我國公共部門探索適合中國特定國情的公共危機管理道路作出一定的貢獻。

該書是作者深入研究的成果。其中很多觀點、思考與方法還將成為我們進一步探討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參考和依據。相信他們的努力將會吸引更多不同領域的學者來共同研究和探討,為提高中國公共危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做出有益貢獻。

薛瀾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