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被打擾的日子(1 / 1)

素素

汽車一路行駛。

通常是在遠離鬧市的地方,臨湖,或者背山,四周樹木蔥蘢,寂靜無聲。

直到坐著的汽車一上一下開始了輕微的顛簸,車裏的人才會從四周的濃綠中忽然醒覺,不知何時,原先寬闊平整的公路已經變成了狹窄的土徑或碎石小道。

此時,離我們要叩響的人家已經不遠了。

在歐洲旅行(其實在其他地方也一樣),與其到昔日皇宮改建的博物館湊熱鬧,不如去尋訪一些似是而非的“豪宅”。如果說,所有的皇宮已注定隨帝皇製度的崩潰而名存實亡的話,反倒是那些當年或堂皇或寒酸的民宅,在有緣人的手裏,代代傳承精彩不斷,至今依然活靈活現。

我們曾經走訪過的“豪宅”都有些年紀了,從一百多年到幾百年的曆史長短不等。當然,它們未必個個出自名門,但絕對身世奇特故事曲折,裏麵登場的人物不下幾百甚至幾千。在仿佛電視連續劇一般漫長而跌宕的背景中,不乏傳奇人物,但最意味深長、引人入勝的,其實是它今日的擁有者——那個讓它重新煥發出光彩的人。他(她)當然很有錢,否則不可能擁有這樣價值不菲的房產。那麼,他(她)究竟是誰?為了什麼而來此地?為什麼,他(她)要來承擔、修複這一幢房子而不是另外一幢?

在所有的人造之物中,再沒有比住房的生命與人更相像的了:從最初滿懷希望、一廂情願的設計孕育,到孕育之後必然的誕生;從降臨人世時的期望,到成長之後看似不由自主的一段段過程;從一段曆史的終結到下一度的重生複出,機緣巧合仿佛宿命。

麵對這些濃縮了幾百年曆史、好幾個家族、好多代人的住房,看著每個年代所增添或損減的裝飾,背景模糊然而脈絡清晰,心中所生的感慨遠甚於漫步冰冷而擁擠的宮廷。

每當走進這些房子,無論是做客幾小時還是盤桓好幾天,無論是主人親自出麵還是雇員殷勤導引,散散漫漫地,會有各式各樣的故事傳入耳中。

有人記得小時候隨父母一起旅行來到某個地方。記憶中有一幢像在天堂裏一樣的房子,白色,潔淨,裏麵的家具也是一片白,露天泳池仿佛一朵盛開在大海邊的蓮花……好多好多年之後,當年的孩子已成中年,獨自一人重臨故地,買下了一幢他記憶裏的房子,按照記憶裏的樣子整修複原。

也有人,用在全球化經濟中贏得的財富,換下一個遠離當今時代的古堡或者村落,小心翼翼地修複瀕臨倒塌的房子,不動聲色地改善山區的生活設施,在一點一滴招回已然消失的年代的同時,也在一點一滴地將那個年代巧妙地嫁接到今日的生活之中。

還有人,住在城市裏想念田園,於是買下農莊連同農莊裏的舊房子,派人經營請人看管,而自己仍然住在城裏。

更多的人,是在某一天的某一個時刻,突然想停下奔波了半生的腳步安一個家過一份平靜的、不被打擾的日子,於是發現了一幢正在出售或出租的古舊房子……

這些故事,聽起來尋常得像童話,離奇得像神話,渲染得像笑話,時髦得像謊話,總是真偽莫辨。

然而,又有什麼關係呢?事實上,真真假假本無所謂。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這些古舊的房子在今天被使用得這麼有質量有尊嚴,那麼,有質量有尊嚴地活著的,應該不止是眼前的這幢房子,更是這幢房子所傳承的生活文化。

那是一種態度,與住房(無論是否豪宅無論是否古舊)其實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