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隱秘說服中,對感情的利用和控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講者不動情,聽者不動心
情緒不到位不開講,要盡快進入演講的內容情境,此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但是,感情應是自然的流露,切不要“擠情”、“造情”、“煽情”。
2.感情傳導重在和諧
說服的整個過程不宜大起大落,要在一個統一的基調中有起有伏,形成一個協調的整體。
3.掌握分寸,注意感情的“流量”
過度的宣泄會形成“感情的陷入”而難以自拔。所以不可信馬由韁。要把持住感情的“閥門”,含蓄一些,寧可“收”一點,而不宜放縱。
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客戶情緒
熱情是可以互相感染的,特別是人多的地方,隻要一點很小的火苗,就可以迅速點燃熱情的火焰。一個激情四射的說話者,可以讓周圍的聽眾變得熱血沸騰。
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在交談著的人群裏麵,如果有個人忽然邊說邊指手畫腳起來,那麼他很快就會頭頭是道地說起來,有時候甚至還會口沫橫飛、精彩之至。而且,這種人一開始就會引來一群熱切的聽眾。
有這樣一位高中女老師,姓趙,已經55歲了。她剛接了一個新班,這個班的學生學習很用功,可是對環境衛生不夠重視。
一天晚自習前,趙老師洗了臉,擦了點雪花膏,還灑了點香水,就來到了教室。她一進門,一股淡淡的幽香就飄進了教室。
前排的女生馬上開始嘰嘰喳喳:“趙老師多大年紀啦,還擦得香噴噴的?”
聲音雖然不大,可趙老師還是聽見了,接過話茬兒說:“老師我‘芳齡’55啦!你們別看我一臉的皺紋,我還挺愛美的!這不,剛剛洗過臉,我還搽了點雪花膏,灑了點香水呢。”
話一出口,女學生樂了,男學生也笑了。
趙老師於是趁熱打鐵,把話題從愛美之心對心理健康的作用,順勢轉到環境之美對學習、生活及精神麵貌的作用上來,說得學生點頭稱是。從那時候開始,教室、宿舍亂拋紙、果殼的現象少了,值日生比以前更重視衛生了。
趙老師的講話“潤物細無聲”,很快便進入了隱秘說服,一下子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老師不但可敬,而且可親、可愛,從而增強了說服效果。
一開始就攻占對方的內心
說服的最佳狀態,就是在談話一開始,就迅速攻占對方的內心。因此,在對對方進行說服之前,怎樣開個好頭就顯得至關重要。
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有個男孩想讓母親為他買一條牛仔褲,這個願望本來很簡單,但孩子卻害怕被拒絕,因為他已經有了一條牛仔褲,而母親向來節儉,估計不會滿足他的要求。
於是,兒子便想了個獨特的方式。他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苦苦哀求,或者撒潑耍賴,而是一本正經地對母親說:“媽媽,你見沒見過一個孩子,他隻有一條牛仔褲?”
這句頗為天真又略帶計謀的話,一下子打動了母親。就在那一天,兒子得到了一條新的牛仔褲。後來,母親和別人談起兒子,總要提起這件事情。她說:“兒子的話讓我覺得如果不答應他的請求,簡直有點對不起他。我當時想,哪怕自己少花點,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的小男孩,一句話就說服了母親,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他說這句話時,惟一的目的就是要打動母親。事實上他的確做到了,讓母親覺得他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非分之想。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隻要你肯動動腦子,善於運用隱秘說服的力量,要想說服客戶並不是很難的事。
婉轉的說服技巧
在說服客戶時,不一定總是直來直去,有時候更需要婉轉一些。因為有些事情直來直去可能會傷害雙方的感情,這時便應該采用婉轉的說法。畢竟,說服的目的是為了達成交易,進行合作,而不是為了吵架。
俗話說“和氣生財”,婉轉的語言向來是生意場上的製勝法寶。
古代時,有個地方新開一家理發店,門前貼出一副對聯: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這副對聯論文句妙則妙矣,但實在可怕——磨刀霍霍,殺氣騰騰,令人毛骨悚然。這家理發店因而門庭冷落。
另有一家理發店,也貼出了一副對聯:
相逢盡是彈冠客,
此去應無搔首人。
“彈冠”取自“彈冠相慶”,含準備做官之意,上聯又正合理發人進門脫帽彈冠。“搔首”,愁也。“應無搔首人”,即人皆心情舒暢,這裏又指頭發理得幹淨,人感舒適。吉祥之意與理發技藝巧妙結合,語意委婉含蓄。
這家理發店自然生意興隆。
也許你會問,如果不婉轉,那會怎麼樣?
試看下麵幾個例子:
·父親走到孩子的房間,說:“這地方看起來像個豬窩!”
·太太對丈夫說:“你把我的話當耳邊風!你不會學學把碟子放進水池之前,先把剩菜倒掉嗎?”
·一位母親向孩子吼道:“你放的音樂太響了,鄰居都被吵昏了頭!”
·一位上司對下屬說:“你對這些資料的分析,特別是費用計算的方式全都錯了!”
這種說話方式,因為不顧及對方的自尊心,即使內容正確,也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說服力。要消除這種問題也不複雜,那就是把話說得婉轉一點、客氣一點,對方就容易接受了。
就上麵幾例而言,經改變後可以成為下麵的說法:
·“每次看到這個房間沒有收拾幹淨,我就替你難受。”
·“如果把碟子的剩菜先倒幹淨再洗,我可以省一半的時間。”
·“聲音太大打擾了我的安寧,我難以習慣。”
·“我的分析和你的有所不同,我是這樣計算的……”
這樣說話,是不是感覺好多了,也不那麼刺耳了呢?那麼,在說服過程中,怎樣說話才更顯得委婉呢?下麵舉例說明:
說客戶在“耍陰謀”或“耍心眼兒”,就不如說對方“不夠明智”。
盡量避免說:“我要證實你的錯誤。”這句話等於說:“我比你聰明,我要使你明白。”這等於是一種挑戰,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即使對方真的錯了,而你又非要說出來不可,不妨這樣說:“不過,我有另一種看法,但不見得對,還是讓事實說話吧。”或者說:“我也許不對,還是讓事實說話吧。”
即使你認為,自己的看法絕對正確,也要避免用太肯定的字眼。例如“當然”、“無疑”等等,這會顯得你很自負。要改用“我想……”、“我認為……”、“可能如此……”、“目前也許……”等等。
說服力的關鍵:先聲奪人
有道是“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說服客戶一定要抓住先機,爭取主動。如果能搶在客戶準備好拒絕的理由之前,先向對方發動進攻,往往能使對方措手不及,使其心理失衡,自亂陣腳。同時,說服時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據,在情、理上都要使客戶信服。
要做到這一點,見機要快,反應要迅速。
沒有經過專門訓練、不夠老練的業務員,在與客戶交流中往往不能處理好應答與提問的關係:或是隻答不問,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既先用完了自己的時間,又缺乏對客戶的說服力;或是隻問不答,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弱,最後喪失說服力,給客戶以質疑的機會。這些,都是說服失敗的原因所在。
因此,隻有有問有答、問答結合,才能使你牢牢掌握主動權。
另外,在說服客戶時中要揀對方最薄弱的環節搶先進攻,力求先發製人。取得優勢後,乘勝進入下一回合,積小勝為大勝;陷入劣勢時,及時轉入對己方有利的陣地,並實施反攻;處於膠著狀態時不糾纏,跳出來將話題拉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而給人一種感覺:似乎你牢牢掌握了主動權,新的話頭總由你挑起,你挑到哪裏,客戶就跟到哪裏,全場牽著對方的鼻子走。
先發製人還要求我們在說服客戶的同時,預測客戶可能提出的疑問,並使之失去作用,從而使對方無言以對,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