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理論通俗化要求理論表述要具有群眾性特征。就是說,要用群眾化的語言來表述馬克思主義。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要想變成改造社會的物質力量,就必須被群眾掌握。而且“真正的通俗化,或者說,理想的通俗化,卻還有更高的要求。這就是,語文不但要明白,而且要準確,不但要易懂,而且要生動。”由此,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能僅僅停留在靜態的理論上,而應該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同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廣大群眾的理論感,使之成為人們社會實踐的理論自覺。這有助於推動馬克思主義實現由理論術語、政治範疇向“大眾話語”的轉換。由此,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群眾實際相結合,並用群眾性的語言表達出該理論的內涵和實質。對此毛澤東指出:“什麼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另一方麵,群眾性語言要注意適應不同層次群眾的需要,符合他們的實際接受能力。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社會結構分層化和利益多元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由此導致不同階層的群體在認可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麵水平不一,因此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適應不同層次人們的需要。比如就構建和諧人際關係而言,我們在強調“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也應注意“立己立人、達己達人”乃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不同群體中的影響力,從而進行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理論宣傳和教育。
再次,理論通俗化要求理論表述要具有時代性特征。馬克思主義認為,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我們隻能在我們的時代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麼程度”。而時代話語作為一個時代標誌性的產物,對理論的發展與傳播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尤其是當前,伴隨著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信息語言、網絡語言、外來語甚至“混血兒”語言應運而生,這些語言不可能不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特別是對接受能力很強的廣大青少年來說,這些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語言更能吸引他們。由此,要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研究者和宣傳者必須注意吸收新的時代語言,並把它們運用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和普及中。
但通俗化並不意味著庸俗化。“‘庸俗’兩個字的意思,本來是指俗流的,淺薄的,錯誤的見解,並不是說用語淺顯,就會庸俗起來。”曆史經驗表明,對馬克思主義庸俗化的理解,不但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而且還嚴重損壞了馬克思主義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初衷。由此,在推動馬克思主義通俗化的過程中,要避免因片麵追求通俗而造成的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背離。就是說,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前提下,全麵、正確地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避免為了片麵追求通俗而忽視其理論品格的傾向。
(二)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要力求具體化而避免繁瑣化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還要實現理論的具體化。從理論角度看,馬克思主義具體化有兩層含義:一是將馬克思主義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理論體係。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具體化的典型。二是將係統化的理論再進一步細化為人們具體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這也是馬克思所指出的“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並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的真實含義,本文所論及的馬克思主義具體化就是這一意義上的具體化。
之所以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化,一方麵是由這一理論的指導地位所決定的。列寧曾指出:“我們不否認一般的原則,但是我們要求對具體運用這些一般原則的條件進行具體分析。抽象的真理是沒有的,真理總是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而這一理論是建立在豐富實踐經驗基礎之上理性認識的結晶,這一理性認識要更好地指導實踐,必須具體化為具體的思想。另一方麵是由這一理論科學而豐富的內涵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有著豐富的內涵,就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而言,它涵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係列理論創新成果,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深刻揭示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要將一個內容如此豐富的科學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必須在堅持理論內容貼近大眾現實生活的前提下,將係統而整體性的理論加以具體化,把理論原則具體化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是理論真正發揮其指導價值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