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起來“毫無夫妻相”,卻成為中國房地產界最有名的一對耀眼明星。
張欣喜歡談起她在蘇塞克斯和劍橋求學時如何迷戀英國的左翼知識分子;而她的先生潘石屹則信奉道教,自稱是個“封建”的甘肅農村娃。每當你在電視或者雜誌上看見他們,他們通常的穿著是別致的“上海灘”式的時裝:潘戴著黑邊工藝眼鏡,可能穿的是絲質的外套;而張的雙眼正上方的一縷青絲則染成淡褐色,無袖亞麻上衣,收緊的中式領口,配蝶形紐扣。他們看起來像是藝術品交易商或者電影製片人。實際上,他們的生意是蓋公寓、寫字樓、購物中心。39歲的張和42歲的潘是北京SOHO 中國公司的聯席CEO,也是這個國家最有名的房地產開發商。
去年一個寒冷的春日,潘石屹和張欣為他們新近的項目建外SOHO開盤舉辦了一個慶祝活動,這12幢風格前衛的高樓,不規則地集中在北京最主要的街道——長安街的黃金地段。數百位上流社會精英冒著細雨而來:商人、政府官員、建築師、出版商、藝術家、時尚雜誌編輯、演藝人士。此時,突降暴雨,在露天參加剪彩儀式的人們紛紛在雨中奔跑著找避雨的地方,把筆挺的裝扮和時髦的發型全搞亂了;在正式晚宴上,這對夫婦在一個巨大的白色帳篷裏招待五百來賓,有的人禁不住夜晚的風寒瑟瑟發抖。然而,當戴著Bulgari珠寶、身穿時裝的模特們邁著貓步翩然而至,整個場麵頓時光彩四射。隨後,一對來自南美的專業舞者表演了探戈。晚會的兩位主人分別周旋在整個場地,招待客人。其中隻有一次,他們一起上台。穿著黑色普拉達西裝的潘石屹用中文感謝客人的光臨,而身穿中式繡黃龍天藍色絲織晚裝的張欣,則用英文殷勤感謝著海外來賓。
這個似曾相識的夜晚,讓我想起了兩年前,在長城腳下為一個具有建築藝術館意義的項目落成而舉行的慶祝會,那是潘和張心愛的一個項目。由12座非常精彩的房子構成,全部出自亞洲頂級建築師之手,其中由阪茂設計的一座,用竹子壓成的材料建成;另一座由曾留學加州的北京建築師張永和設計,全部用土夯成。這12座房子每一幢都標價百萬美元,即使對於北京的新貴,買這麼一個周末度假住地,也是太昂貴了,因為它隻是更多地實現了設計師的藝術追求,而不代表奢侈的生活方式。此後,這個項目被重新取名為“長城腳下的公社”,並且,它作為一個會議中心和旅遊地備受歡迎,部分原因是推廣做得好。
與此相比,建外SOHO的規模要大很多:全部完工時,將有20幢高樓和4幢別墅,共約70萬平方米,預計銷售額達12億美元。每平方米約2000美元的均價雖然很高,卻仍在目標客戶支付能力之內,他們已被這些樓的風格深深吸引,它外部的水泥、鋼鐵和玻璃與內部的精巧木飾渾然天成,相得益彰。舉行慶祝會之前,這片樓已經售出80%。
這次慶祝會並非潘張伉儷為此項目舉辦的唯一的推廣活動。那天下午早些時候,在建外SOHO其中一幢樓裏的一個會議廳,他們主持了一個名為“建築師之間的對話:中國與世界”的論壇。除了設計建外SOHO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當天最吸引眼球的演講者便是帕特裏克?舒馬赫——出生巴格達的名建築師紮哈?哈迪德的夥伴,紮哈當時正在設計潘和張的另一個項目,它是東南四環的一個高檔住宅小區。大廳中擠滿了人,舒馬赫用電腦演示,張欣站在一旁為他翻譯。在背後的屏幕上,一串色彩介於金銀之間的建築閃閃發光。哈迪德的設計被喻為“一群魚兒”。
當人們談起潘石屹和張欣的時候,經常把他們的形象比喻為一對龜。在中國,像張欣這樣曾在西方國家生活過的人,被稱為“海龜”——即“海歸”的諧音,表示“從海外歸來的人”。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融入全球市場,“海龜”也越來越多。(一位海龜曾對我說:“全球化意味著回家去吧。”)與此相對,像潘那樣的人則被稱為“土鱉”,即本地龜。海龜的價值在於其國際視野,而土鱉明白如何把當地的事情搞定。潘和張成了中國最有名的“土鱉—海龜”組合。但從他們的經驗來看,這兩者的結合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