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經濟情況(1 / 2)

軍事上的強大,離不開帝國的經濟實力、民族凝聚力等。

十年計劃超預期完成,讓帝國的科技經濟實力上了一個大台階。

宏觀層麵上,兩大陣營長達十年的軍備競賽,各項經濟指標均拉滿了,製造業、金融業、服務業等空前繁榮。

從一九零九開始,夏國穩居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的地位,聯邦國位居其次,高盧國其三,聯盟國成員排在了後麵,若論總體實力,聯盟國的工業實力是世界第一。

經濟體量上,聯盟國總體上也是第一,夏國和高盧國的經濟體量加起來才超過聯盟國。

單論國家,夏國在經濟體量上超越各國,夏國的資源廣度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是,國際貿易依舊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的因素。

在國際貿易中,高盧國、聯邦國在夏國的對外貿易中占比最高,百分之八十。

聯邦國市場還有一個功能,是聯盟國和夏國市場的中轉站,賺得盆滿缽滿。

聯盟國為了遏製夏國和高盧國發展,限製貿易。

各國之間是敵視狀態,外交沒有建立。

對於這樣的情況,李哲表示無所謂。

帝國國內的流動貨幣總量已達到三千億龍元,這三年貨幣量增加了五百億,不是李哲想印鈔票,是經濟發展速度太快,這三年增速都在八九點以上,不超發貨幣,不足以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工資。

超發貨幣的不止夏國,全球的經濟都在快速發展,各國的經濟增長都很快,不過,各國的彙率保持穩定,沒有多少變化。

這要感謝聯邦國,因為聯邦元作為中間兌換貨幣,並沒有主動升值。

夏國的GDP1200億龍元,合計1000億聯邦元,位居世界第一;聯邦國GDP830億聯邦元,位居第二;第三是鷹國,760億聯邦元;第四是高盧國,680億聯邦元;普國排在第五,450億聯邦元。

其他國家都在300億聯邦元以下,距離夏國太遙遠。

普魯士上次大戰後,消耗極其大,又失去了殖民地,經濟發展潛力不足。

鷹國的體量包含了印度在內的所有地區,同樣因為大戰,鷹國損失領土和市場,這幾年學習夏國和高盧國開發海外領土,經濟一直在追趕。

工業方麵,夏國鋼鐵產量來到了4200萬噸,生鐵產量4500萬噸,煤炭產量6.2億噸,全國發電量200億千瓦時,原油產量為一億三千萬桶。

相比較下,除了原油產量和聯邦國的兩億桶比不了,其他的均遠超聯邦國,也遠超其他國家。

由於夏國市場的崛起,其他國家的工業市場在萎縮,聯邦國鋼鐵產量在一九零九年3000萬噸,三年過去,增加到3200萬噸。

高盧國、鷹國、普國的產量在兩千多萬噸左右,增幅更小。

不過,夏國的鋼鐵產量增速也在逐年下降,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惡劣。

夏國領土廣闊,需要大規模基建,而聯邦國的產量是國際交易市場的基本情況。

夏國的鐵路裏程從一九零九年的三十萬公裏增加到三十八萬公裏,許多大動脈交通線基本上建設完畢,比如在一九零九年通車的帝京直達秦州的鐵路,還有這兩年全麵直通的帝京直達烏拉爾山地區的鐵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