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來,哪裏李逸帆上輩子的時候,也沒少去過,哪裏可確實是有不少的好東西等著他過去開發呢。
“對了,逸帆,你對於輕軌建設方麵有沒有什麼認識的人?如果有的話,能不能幫忙介紹幾個過來?”
“嗯?什麼意思?姐夫你打算開始參與都市輕軌建設方麵的工程了嗎?”
還沉浸在對日本的美好回憶裏的李逸帆,不由得被大姐夫的話給勾回了神。
“嗯,前段時間認識了個朋友,他打算插手咱們濱城的輕軌線的建設,所以我打算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
大姐夫略微帶著一些自傲的神色說道,這幾年來他掌管的曙光建設,一直發展的順風順水,可是他也知道,之所以曙光建設能夠發展的這麼順利,其實主要靠的還是李家人背後的背景,一方麵是有李逸帆的姑姑背後的歐洲財團,另外一方麵是有楊玉河在背後的照拂,這才使得他這家新成立的曙光建設,能夠發展的如此迅猛。
就比如市裏的很多工程建設項目,如果不是人家楊玉河的麵子,他們曙光建設哪裏能夠參與的進去?
所以他心裏一直憋著一口氣,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並不是一個全靠裙帶關係的軟腳蝦。
而他現在曙光建設的老總,外加李家的女婿的身份也給他提供了很好的色彩加成,這樣的一個平台,讓他最近認識了很多平時他根本接觸不到的角色。
就比如前不久他認識的一個家夥,這人隸屬中鐵建設分局的一個小官員,可是背景卻很是不簡單,正好最近濱城正籌劃一條連通開發區到市區的輕軌,於是兩人就琢磨著,想要看看能不能從這個項目上分一杯羹。
而姐夫的話,也是讓李逸帆陡然之間想起了濱城輕軌的發展,作為一個濱城人,這條輕軌的發展曆史,他還是有些了解的。
濱城作為北方最大的海港城市,盡管地理位置優越,可是其實在地形地貌上卻並不怎麼有優勢,周邊多山,而且市區內部也大多是丘陵地段,凹凸不平,這就讓濱城的公共交通一直很是問題。
再加上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城區的建設跟不上,所以這也就造成了濱城交通日益擁堵的事實。
而且因為地形地貌的緣故,也造成了濱城市區土地麵積日益稀缺的情況, 早在上一任一把手齊滿天在位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邊的情況。
後來齊滿天更是一手操辦,建成了全國最大也是最吸引眼球的第一個經濟開發區,銀州開發區。
銀州在古代的時候就存在,明末清初的時段,還曾經是遼東地區的兵家要地,後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濱城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扶持, 哪裏也就逐漸的沒落了下去,後來更是淪為了濱城下屬的一個小鎮。
其實如果論地形地貌的話,哪裏比起濱城來說更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哪裏的地形比較平整,比較適合各種工業園區的建設。
齊滿天把銀州設定為開發區的角色,並且大力的引進一些工業項目落戶到銀州之後,哪裏就成了濱城的工業基地。
最近幾年發展的也挺不錯,甚至還一度成為了全國各地大肆興起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原版。
隨著銀州發展的日益迅猛,哪裏也逐漸的從一個小鎮變成了一個上等級的濱城的衛星城,而且人口也逐漸的增多,但是銀州距離濱城主市區,大概有三十公裏左右的距離,而在交通方麵,卻隻有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連通,這也逐漸造成了兩地經濟交流的不便。
銀州開發區是當初的濱城一把手齊滿天一手組建的,而楊玉河在濱城上位之後,就一直想要盡可能的淡化銀州開發區的影響,淡化齊滿天對濱城的影響。
所以很多時候他都不太關注銀州開發區,甚至他還從原來的隸屬主城區的甘區,劃分出一塊土地,搞了一個高新產業園區,打算和銀州開發區廠對台戲。
雖然他這個想法很好,可是現在的問題是,他的任期將至,而他所主推的高新產業園區才不過剛剛具備雛形,而且他也不知道今後他的繼任者,會不會將他所主導的項目進行到底。
而另外一方麵他所主政濱城期間,盡管在打造濱城旅遊城市的品牌當麵很有建樹,但是對於濱城的工業發展所做的貢獻,卻並不多,所以他必須要在這個方麵有所破局。
於是他就不得不把眼光在轉回到齊滿天建立起來的銀州開發區上,可是現在的銀州開發區已經逐步的走向成熟,他在想插手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