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 老槍不死(1 / 2)

馬克辛機槍可謂是世界聞名的老槍了,經曆過兩次世界大戰,並且在兩次世界大戰當中,都取得了赫赫威名。

雖然在二戰之後,這種機槍因為結構複雜,而且質量太重,並且水冷比較麻煩,已經漸漸的被世界各大軍事強國淘汰了,但是在印尼這樣私人武裝錯綜複雜的地帶,這種重機槍依舊是在某些軍閥或者私人武裝裏服役。

而李逸帆他們碰到的納尼克將軍,就是恰好擁有這種機槍的人之一,配備給港口的警備部隊的這挺重機槍,保養的還算不錯,能有六層新,對於一挺已經有幾十年壽命的老槍來說這把機槍保養的相當得體。

所以用起來也是相當的順手,333發的帆布彈鏈,雖然因為受潮有些沉重,不太好用,但是理論上每分鍾600發的射速,還是給對麵離他們隻有五百米碼頭上的那些印尼猴子帶來的巨大的災難。

那些印尼猴子顯然是沒想到,在他們自己製造的永備工事裏,居然會有人拿著他們的機槍,對他們進行掃射。

剛剛從船上跳下來,還在整隊的猴子士兵,對於這些突如其來的子彈暴風是毫無準備,被打了個猝不及防。

很多士兵甚至連這是哪裏射來的子彈都不知道,就直挺挺的連人帶槍栽進了海裏。

不過還是有很多猴子士兵比較幸運,在槍響後半分鍾的功夫,就各自找到了掩體,隱藏了起來。

李逸帆看著那些躲藏起來的士兵,甚至開始依靠著掩體,對他們這邊進行還擊,不由得有些懊惱。

在剛開槍的一刹那,他就有些後悔了,要說近現代武器,他幾乎是玩了個遍,也都能玩得轉,可是像馬克辛這樣的一二戰時期的老古董,他還真是頭一次摸槍。

要知道這重機槍的設計原理,和普通的步槍雖然是一樣,但是想要真正的操控好這樣的大家夥,可不是隨便扣動扳機瞄準就能行的。

因為是一二戰時期的老家夥,所以這把槍在設計之初,根本就沒有太過考慮過什麼人機工程方麵的東西,對於如何減緩這把機槍的後坐力,設計師也沒有考慮過。

而一般操作這樣重機槍的射手在訓練的時候,都會被訓練過,如何利用好機槍的後坐力,來把握射擊的平衡,以及控製射擊的精度,或者如何來保持射擊節奏等方麵的問題。

如果重機槍要是光是會扣動扳機那麼簡單,那恐怕在戰爭期間,那些連排一級的領導,就不會因為損失機槍手而頭疼了。

而李逸帆是第一次摸這樣的老槍,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難免掌握不好節奏,控製不好機槍的後坐力,所以這頭一百多發子彈,也就是因為印尼猴子的慌亂,而給他們帶去了一定的損傷。

當那些印尼猴子躲起來之後,他的機槍就沒那麼準了,不過還好經過了一百多發子彈的體驗,他基本已經摸到了如何來掌控這把機槍的門道。

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隻要扣住扳機,然後來回的擺動槍身就好了,掃射對於壓製這幫猴子,可是很有好處的。

而且他的另外一個主要目的,並不是殺傷這些印尼猴子,兒子爭取能夠把那艘炮艇給幹掉。

可別看這些炮艇都是幾十年的老掉牙的爛貨,可是即便是人家再爛,人家也是炮艇,而且那上麵那一門75口徑的速射炮可不是吃素的,如果讓印尼猴子們把這門小炮給運轉起來的話,那遭殃的肯定會是他和老陶兩個。

猴子們很快就意識到了是怎麼一回事,也摸清楚了對他們開火的方向,那個帶頭跳下來的軍官,反應最快,剛剛槍聲一響,他就帶頭爬到了地上,而且還找了個死角躲藏了起來,這時候摸清楚敵人的方向之後,他就不斷的揮手招呼手下的士兵還擊。

與此同時,他還不斷的招呼船上沒下來的人,趕緊抄家夥開始抵抗,還大聲的呼喊,讓幾個人去操縱哪門火炮,來給李逸帆他們一點教訓。

不得不說這人還是有些軍事素養的,最起碼知道在這樣慌亂的情況下,靠火炮能夠幫他們挽回劣勢。

可惜的是,那門75口徑的火炮,是他們後加裝上去的,而且沒有什麼防護,平時就是那樣露天擱置的,畢竟他們這艘炮艇平時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近海或者是內河一代遊弋,防範或者是偶爾會客串一下海盜,而他們平時的對手別說和他們這些帶炮的船硬撼了,就是看見幾個帶槍的都嚇得腿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