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狐狸尾巴露出來了(1 / 2)

吉林文廟始建於1736年,由乾隆禦批建造,後光緒年間,在今天位置擴大重建,以示對儒家文化和孔子的尊崇。它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孔廟。吉林文廟,不僅是東北地區建造年代最早、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築群,能夠感受曆史氣息和儒家文化,以及古典建築的魅力和氣度。

正月初一,陽光明媚,香爐中香煙嫋嫋,寺廟裏彌漫著肅穆的氣息。雖然正值新春佳節,但前來上香的人絡繹不絕,他們懷揣著虔誠的心,穿梭在寺廟的各個殿堂之間。

人們身著新衣,麵帶微笑,彼此輕聲問候,互道新年祝福。他們手捧香燭,恭敬地在佛像前上香,默默祈禱著家人平安、健康幸福。

廟堂裏人頭攢動,但卻並不喧鬧。有的人閉上雙眼,靜靜地感受著香氣的彌漫;有的人則凝視著佛像,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仰。在這一刻,人們拋開了塵世的紛擾,沉浸在內心的寧靜與祈願之中。

香爐旁,一位老者虔誠地合十祈禱。他的眼中閃爍著淚花,或許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亦或是在為過去的一年感恩。身旁的年輕人則緊握香燭,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願,而這上香的儀式,成為了他們與神明溝通的紐帶。

寺廟的鍾聲在空中回蕩,仿佛傳遞著人們的心願。絡繹不絕的上香人,用他們的行動,詮釋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秦含一行人上完香之後,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悠閑地在四周漫步。他們一邊走,一邊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突然,一陣歡快的音樂聲傳入了他們的耳朵。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隻見一群身著鮮豔服裝的人們,正在跳著熱鬧非凡的東北大秧歌。那獨特的舞步、誇張的動作和歡樂的氛圍,立刻吸引了秦含一行人的注意。

他們情不自禁地走近觀看,被這充滿活力與激情的表演所感染。舞者們手舞足蹈,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觀眾們則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和掌聲,整個場麵顯得格外喜慶祥和。

看著眼前的情景,大家都被感染了,情不禁的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他們沉浸在這歡樂的氣氛中,感受著東北大秧歌帶來的獨特魅力。

幾人走著走著,就遇到了一群踩高蹺的表演者——

東北踩高蹺的表演,通常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或慶典上進行,表演者們身著鮮豔的服裝,腳踩高蹺,運用各種技巧和動作的表演。高蹺的高度一般在一米以上,表演者需要通過平衡和技巧來保持穩定。

這種表演形式不僅要求表演者有高超的技藝,還需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們會展示各種動作,如跳躍、旋轉、扭腰等,同時還會伴隨著音樂和舞蹈,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東北踩高蹺不僅是一種藝術表演,更是東北地區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展示了東北人民的勇敢、豪爽和樂觀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傳承種表演形式不僅要求表演者有高超的技藝,還需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們會展示各種動作,如跳躍、旋轉、扭腰等,同時還會伴隨著音樂和舞蹈,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如今,東北踩高蹺已經成為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保護。它不僅在東北地區廣受歡迎,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和觀眾的喜愛。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的傳承和發展,對於弘揚中國民間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正月初三,秦含開車帶著秋月、秋玲、張建和趙一康幾人回到了月牙鎮,他們的第一站便是秋月的父母家,幾人帶著豐厚的禮品走進秋月家,秋月家的大門今年並沒有張貼春聯,因為秋月奶奶去世了,這三年都不會貼春聯、福字……甚至他們過年,連一掛鞭炮都沒有放過。

秋月的父母熱情地款待著秦含和他的同學們,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琳琅滿目,讓人垂涎欲滴。這些菜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每一道都精心烹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甚至比秋月家過年時還要豐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