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養育孩子如同生產某種產品。而且,孩子是高度精密的"產品",這對培育這種"產品"的人--父母--的素質和技能就應要求更高、更嚴格。
可現實情況是:各行各業都有不同形式的培訓、考試,取得合格證才可以上崗,唯獨做父母,從不需要上崗證。
父母沒有取得合格證、沒有上崗證就做了父母,直接受到傷害的就是孩子,這對於孩子是多麼不公平。
很多父母不是不愛孩子,隻是因為對兒童心理知識、兒童教育知識的無知,才會無意中深深地傷害孩子。這常常讓我對孩子、對家庭教育、對祖國的未來有一種深深的擔憂。
經常在網上、電視上、報紙上看到父母傷害孩子的事例。因為孩子學習差,因為孩子不聽話,因為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所以父母就對孩子實施非常嚴厲的懲罰,甚至予以缺乏人性的身心摧殘。
就在前兩天,我還從鄰居那裏聽到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鄰居的一個朋友有一個讀小學的兒子,因為兒子放學後沒有按時回家,且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就遭到了媽媽的一頓毒打。
那個孩子被打得後背青一塊紫一塊,屁股上、大腿上是一道道被皮帶打出來的血印,據說他好多天走路都疼痛難忍。
因為被打,男孩對媽媽充滿了仇恨,發誓長大後絕不管他們(父母)的死活。
我不禁感慨:做父母的如果不合格,不僅傷害孩子的身心,傷害親子關係和親子感情,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容易成為"殘次品"。
在我們小區,在我所住的這個單元裏,有一對年齡隻有二十二三歲的小夫妻,他們有一個已經六個月的兒子。
在我眼裏,這對小夫妻自己本身還是孩子,兩個人在心理上都非常不成熟。我想,有這樣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肯定會遭殃。
這對小夫妻結婚前好得如同一個人,但結婚後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兩個人經常吵鬧不休,而且他們處理事情都非常孩子氣。有一次,兩個年輕人大吵了一架。這次吵架的結果是:年輕媽媽離家出走,撇下了還在吃奶的孩子,而年輕爸爸則氣憤得摔鍋砸碗。
在我看來,他們兩個人的婚姻生活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有矛盾就吵吵鬧鬧,有時還將各自的父母請來,兩個年輕人的矛盾常常會上升為兩個家庭的矛盾。
因為兩個年輕父母不成熟,他們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常常就成了雙方父母的事情。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不僅義不容辭地擔起照顧孫子的重任,還總是作為家長處理年輕小夫妻之間的矛盾和問題,就像處理兩個吵架的孩子之間的矛盾和問題一樣。
然而,親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才是孩子最重要的養育者和教育者,像這對夫妻這樣,自己都不成熟,怎麼會給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怎麼有能力養育好孩子?
所以,要養育好孩子,父母自己首先要盡快成熟起來,遇到問題不要以孩子氣的、幼稚的方式去解決。
我有一位家長朋友,她的做法讓我很是感慨。她是一名企業中層領導,工作非常忙碌,但她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母親,是家庭教育的積極探索者。
這個朋友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兒子,聰明、善良、愛好廣泛、積極上進、學業成績優秀、懂事、禮貌,是個人見人愛的孩子,也是很多同齡孩子學習的榜樣。
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她常常問自己:做母親,我是合格的嗎?我怎麼才能成為更優秀、更讓孩子認可和欣賞的母親?
每次兒子出現了什麼問題,或做錯了什麼事情,或闖了什麼禍、惹了什麼麻煩,她不是馬上責怪兒子,而是反思自己:我是哪裏做得不好,才讓兒子這樣?
這樣想清楚之後,她會設法向兒子檢討自己,請求兒子幫助自己改進做得不足的地方。
媽媽總這樣謙虛地檢討、反思自己,做兒子的也學習媽媽,不斷反思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努力做得更好。
要成為一位優秀的母親,我覺得,我們要向這位朋友學習,不斷反思自己:做父母,我是合格的嗎?
要成為好父母,我們就要先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學習一個合格、優秀父母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爭取拿到父母"上崗證"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仍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教育孩子的技能和素質。這是對孩子的負責,也是對自己家庭的負責。
為了幫助更多的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特地創作了本書,將我認為最重要的66個家庭教育的關鍵點,寫成了66條建議。衷心希望該書能夠幫助家長解決教子中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