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斯圖派克很悲情地說:“我兒子的死亡令我的家人跟朋友很震驚,他是個快樂的年輕人,有著很好的前途。自殺是違背他一貫的人生目標、一貫的想法和人生追求的,是和他性格完全不符的一種行為。他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自殺背後,真相到底在哪裏?
羅氏公司不想聲名掃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也不想被國會議員當槍使,最後隻好進行屍檢。法醫給出一個結論是:體內沒有藥物,隻有幾杯酒。這個結論讓巴特·斯圖派克很難堪,因為患有抑鬱症的人在自殺之前都會寫遺書,可是自己的兒子一個字都沒有留下。身為國會議員,如果再咬著羅氏公司不放,那就不合適了。萬般無奈之下,巴特·斯圖派克隻有轉移民眾視線:“這種事能發生在我們家裏,那麼也一定會發生在別人的身上。我們不希望再有類似的事件發生。”
兒子的自殺令巴特·斯圖派克跟勞裏肝腸寸斷,老年喪子之痛一直猶如噩夢一般纏繞著老兩口。盡管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並沒有犯下什麼大錯,可是老兩口還是覺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不作為,間接導致了自己兒子的死亡。況且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後來並沒有發布通令,沒有讓藥廠在生產維生素A酸的時候,一定要在宣傳中強調誘發抑鬱症的可能。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後來什麼都沒做,這讓老兩口極度傷心。
不僅失去了兒子,而且還丟了麵子,這巴特·斯圖派克滋生出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怨恨,甚至是一種仇恨。現在可好,肝素鈉事件又死人了,巴特·斯圖派克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代表發難。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隻能裝孫子,任憑巴特·斯圖派克瘋狂。
可是,巴特·斯圖派克並不知道,他的憤怒給高盛製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這個機會就在中國!
2. 瘋狂的三角遊戲
常州凱普注定成為這一次死亡案件的犧牲品。百特事件到最後都沒有一個定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以及中國衛生部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美國百特跟常州凱普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有句話叫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世上的機遇很多,就看你懂不懂得把握。常州凱普悲情地離場之後,有一家公司悄悄地火了起來。
在中國外交部公布常州凱普的名字之後,美國百特的競爭對手APP Pharmaceuticals Inc.(下文簡稱APP)就立即跳出來為自己做廣告,APP首先拋出了一個貌似科學的論調:“肝素是從動物內髒提取的,而腸道裏的淋巴結上或許藏有已被感染的細胞。”然後又宣稱自己的中國供應商深圳海普瑞藥業生產的肝素能追溯到單頭豬身上。海普瑞的董事長李鋰也在這個敏感的時期站出來,說盡量減少肝素的汙染是確保產品具備必要的質量和安全性能的唯一途徑,海普瑞就要求肝素粗品的供應商遵守旨在將汙染概率降低到最小的生產規定。
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肝素出口國,每年的出口額超過 1 億美元,其中有85%的肝素被銷往美國、奧地利、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如此龐大的產業沒有統一的監管,大約有 50 家出口企業會收購大量小作坊生產的肝素粗品然後賣給國外客戶。隨著越來越多的製藥企業在全球範圍采購原料,監管漏洞會越來越多。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百特事件爆發之後提出:從源頭跟蹤,需要給每頭豬都做上標簽,然後詳細記錄它們的免疫、喂養和總體健康狀況,這份記錄要一直持續到送入屠宰場,讓製藥公司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以後有據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