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布蘭克費恩的彙報之後,高盛最高決策機構管理委員會決定推進合資方案,加快“漢克計劃”的推進,而方風雷就是高盛的中國合作者。
2003年11月26日,高盛集團對向中國捐贈3.8億元人民幣的行為進行內部表決。圍繞這筆資金的談判是相當不容易的,美國司法部對高盛的行為極為關注。在美國曆史上,企業通過買棺材本兒再進行投資還沒有過,所以美國司法部全程參與了此次談判。
世人都覺得美國自由,可這次明明是高盛自己出錢,卻處處受到美國司法部的阻撓。美國司法部非常強硬地提出:高盛捐贈的這筆資金,有政府背景的人不能使用該資金,即使該類人士在海南證券開戶也不能支付;海南證券今後的走向與高盛無關,但高盛將對這筆贈款的使用走向嚴格監督。
中國政府也對高盛提出了要求:這是企業之間的捐贈行為,並非政府行為,也不能被視為高盛可以進入中國市場的代價,盡管高盛即將獲得間接進入的許可。言外之意,中國並不缺這些錢,這隻是一種嚐試。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高盛需要的是拿到證券牌照這樣的實惠,麵子上就無所謂了,自然也不會到處嚷嚷這筆捐贈就是用來買門票。而中國政府對高盛提出的條件一概答應:3.8億元捐贈資金需要開設專用賬戶,用於海南證券有關曆史遺留問題的清理。
高盛掏完錢,按照當初的約定,中國政府該兌現承諾了:由高盛主導,中國一些民企先期組建一家證券公司,高盛再與其合資。不過,2001年下半年股市暴跌,不少證券公司資金黑洞暴露,尤其是民營券商的問題更多,在這種情況下,高盛要在國內成立民營券商不大容易。
這個時候,聯想集團出場了。
當時聯想急著收購IBM的PC部門。IBM開價20億美元,幾經談判,最後砍價到17.5億美元,但這個價格對於聯想集團來說也是天文數字,按照當時的彙率計算,相當於136.5億港元,當時聯想的淨資產還不足45億港元。聯想對IBM的PC部門勢在必得,作為聯想的收購顧問,高盛相當開心,機會來了。
聯想是中國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如果高盛主導的民營券商能夠拉聯想集團入夥,那麼這家券商就有了靠山。再者,中國證監會審批的時候,也可避免受到社會的指責。雙方一拍即合。高盛提出,聯想集團要想吃下IBM的PC業務,高盛可以幫忙,給聯想集團籌措5億美元過橋貸款,但聯想至少得出一筆錢成為新證券公司的股東。
聯想到底需要出多少錢呢?根據中國證監會的新規定,新成立的券商注冊資本金一定要達到5億元,否則不能申領綜合類券商牌照。綜合類券商牌照可是摩根斯坦利夢寐以求的,就是啥業務都可以搞的那一類券商,現在高盛有機會了。再怎麼說高盛也是華爾街的大佬,如果將來證券公司成立,人家一說那公司是高盛的,你看,華爾街大腕兒也不過如此嘛,才5億元的注冊資本金,這不就讓高盛丟臉了嗎?而且,中國企業肯定也會不願意,會覺得太便宜高盛了,那麼小的一筆款子,就要在中國搞一張綜合類券商牌照?
證監會可受不了國人的口水。
所以,不管怎麼說,新成立的券商注冊資本金也要達到10億元人民幣。一方麵聯想集團的出資不能太低,以便為過橋貸款形成一個隱形的擔保。另一方麵,高盛要掌握絕對的控股權,不能讓聯想集團占的比重過高。高盛最後決定讓聯想集團持25%的股權,因為隻要高盛把握了剩下的75%股權,就能夠形成三分之二的強勢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