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的工業經濟時代進入信息經濟時代、網絡經濟時代,也有人稱之為新經濟時代。在新經濟時代,企業麵臨的競爭格局、管理重心正在發生如下變化:第一,競爭焦點從成本優勢的競爭發展到個性化服務的競爭;第二,競爭主體從單個企業轉向整條價值鏈;第三,競爭資源從傳統的人、財、物競爭發展到知識、信息的競爭;第四,管理核心從生產管理轉到供應鏈管理;第五,管理出發點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到以客戶中心;第六,管理性質從離散管理發展到集約管理;第七,管理範圍從大而全發展到業務外包。國際先進企業為了適應以上的環境變化,不斷提出新的經營理念,采用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國際企業管理就是順應企業競爭國際化的發展趨勢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管理學科。更確切地說,國際企業管理是研究國際企業實現其全球目標的管理過程的科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企業管理學日趨成熟。鑒於環境的複雜性、文化的差異性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國際商務較之國內業務來說更為艱難。因此,國內企業所實施的管理概念、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在國際企業中可能是不適用的。對管理學家來說,開發與經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和管理多元化要求相適應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是他們所肩負的曆史使命。對國際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學習和運用這些在國際環境中適用的原則和技巧,則是他們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管理學科的顯著特點是它的實踐性。管理是需要經過實踐才能被掌握的技能。為了做到理論聯係實際,就非常有必要進行案例分析,因為案例提供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出於這個原因,管理教育必須注重對實際能力的培養,課程中需做大量的案例分析。在著名的美國哈佛商學院,其MBA學生在兩年半的時間內被要求完成800個案例的分析,平均一天一個。每做一個案例分析就等於多一次與企業管理者對話的機會,也就多了一次思考管理問題以及管理決策的機會,這樣,對今後的實際工作會起到觸類旁通與拓寬思路的作用。由於案例描摹和反映現實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景,問題涉及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信息技術及運營管理等管理學的主要領域。

同時,案例也沒有唯一和正確的思考或分析方法,學生必須參與經營管理問題的分析和決策。因此,案例分析教學具有啟發性和實踐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想象力,培養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以及溝通能力。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案例分析在管理專業本科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們對案例教學的研究由來已久,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至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首創案例教學法。蘇格拉底認為,討論問題的方式是從意見對立中尋求矛盾,在矛盾中尋找新的意見,在歸納的基礎上形成對真理的表述。現代案例教學是一種準實踐的教學方式,興起於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後被廣泛運用於醫學、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營銷等教學之中。經過近百年的積累和發展,案例教學已成為歐美工商等學科的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每年為社會培養大批高層次、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人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對各國有關專家意見的調查,獲得了對案例研究、研討會、課堂講授、模擬練習、電影、指導式自學、角色扮演、敏感性訓練和電視錄像等九種教學方法教學功能的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