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學位論文原創性及知識產權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作品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因本學位論文引起的法律結果完全由本人承擔。

本學位論文成果歸西南財經大學所有。

特此聲明

學位申請人:

2007年9月16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領域引入市場機製的過程中,在醫療衛生領域也逐步向市場化方向發展。在政府和市場定位不清,相互之間既缺位又越位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大力推行醫療衛生領域的市場化改革。結果是公共醫療保障覆蓋麵萎縮和醫療公平性、可及性受到損害,公共醫療保障機製脆弱和政府作用下降,醫療成本超常增長、醫療費用虛高和醫療敗德行為缺乏有效約束、醫療市場混亂和醫、患矛盾突出,政府改革公共醫療衛生路徑出現偏差,公民健康保障的外部環境惡化等問題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頑症。麵對當前我國公共醫療衛生改革的困境,有一種觀點認為,產生問題的主要根源是醫療衛生領域的市場化不徹底,因此,應進一步加快醫療衛生的市場化改革,讓市場機製在醫療衛生領域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擺脫目前的困境。醫療衛生領域能否按市場化的改革思路進一步發展?市場化是否是解決目前突出的種種醫療衛生問題的“靈丹妙藥”?本文通過理論和現實的分析研究,得出與之不同的觀點。

全文主要分為五章,其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如下:

第一章,醫療衛生與政府幹預的理論分析。本章主要分為二部分,一是從理論上論證醫療衛生服務能否按照市場規則充分提供。二是論證醫療衛生保障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辨證關係。

第一部分主要討論和分析的內容有,根據醫療衛生服務的內容和經濟特點,可將其分為公共品性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準公共品性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和私人品性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首先分析了公共品性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存在的市場失靈的現象和原因,因此,結論是這部分公共品性質的醫療衛生服務主要應當由政府提供。其次,討論了主要與公民生存與發展密切相關的具有準公共品性質的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由於也存在嚴重的市場失靈,如供給者或醫生出於經濟利益考慮誘導醫療需求;消費者出於經濟利益考慮逆向選擇導致自願參與的醫療保險市場消失,以及道德風險誘發過多的醫療需求;由於醫療服務存在著相當大的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性,以及醫療服務效果常具有的風險性和不可預見性,使得醫療服務具有天然的壟斷性和特殊性,從而導致一般市場的價格機製失靈。這就要求公共部門即政府對其進行強有力的幹預和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障製度。

在本章第二部分論證了醫療衛生保障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辨證關係。公共醫療衛生保障製度的完善會改變公民的消費預期和消費傾向,從而影響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公共醫療衛生保障完善→消費需求穩定增長→經濟穩定增長→社會和諧發展。因此,構建完善的公共醫療衛生保障製度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公共醫療衛生保障製度改革的國際比較與啟示。在實行市場經濟的發達國家,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中期,先後陸續形成了範圍和程度不同的社會公共醫療保障製度。這其中的原因,如前所述主要是因為市場機製在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局限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在醫療衛生這個特殊的領域,發達國家最終都對其進行程度不同的政府管製甚至於直接由政府提供。比如,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目前都實行普遍覆蓋、相對公平的社會醫療衛生保障製度,而對貧困人口醫療保障的全麵覆蓋則是發達國家不同醫療保障模式發展的共同特點。由於絕大部分發達國家的醫療保障普遍覆蓋和醫療費用負擔相對公平,社會醫療衛生保障製度已成為這些國家穩定社會的重要因素。

美國是目前沒有實施全民社會醫療保障製度僅有的兩個工業化國家之一。美國受傳統文化影響,崇尚市場和個人選擇。因此,美國醫療保障整個體係主要是建立在市場化基礎上。但醫療衛生領域固有的市場失靈,使美國以市場化為基礎的醫療保障製度陷入困境。由於美國一開始沒有建立全民覆蓋的醫療保險製度,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團體,致使全民社會醫保在美國一直爭論不休。沒有全民社會健康保險製度,既導致了美國的醫藥費相對和絕對指標成為全球最高和最多,但同時醫療衛生效益卻相對較差。這些對我國的啟示是:下一步我國的醫療保障改革應朝著建立全民社會醫療保障製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