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土著拿過去,認真仔細的研究著。

蘇老將軍看著看著,突然說道:“我知道這東西,以前打仗時,路過一個村子,他們村子裏有好多顆大的樹,好像叫木棉花,樹上有好多果子,裂開的果子裏麵就有棉絮,當地人就是用這棉絮填充大衣和被褥的。

不過那些棉絮,和安安這個手感有些許不同。

那些棉絮,比安安拿出的棉花,手感好像要柔軟細膩些。”

蘇安安手一伸,木棉花的棉絮便出現在手中。

她把手中的棉絮遞給蘇老將軍並說道:“祖父,你說的可是這個?”

蘇老將軍接過手中的棉絮,揉搓了一下後便說道:“對,就是這個,安安,你拿出來的棉花和這個棉絮,那個更好啊?是否能種植?”

“兩種棉花都差不多,但種植木棉花,需要幾年後,等木棉花長大了才會開花結果,而種植棉花則是一年一收成,且可以大量種植。

棉花不僅可以當填充物,還可以做成棉布,棉布比麻布穿著舒服,且價錢連綾羅綢緞的一成都不到,若是能推廣開來,百姓將不愁沒衣穿了!”

相對於民生大計,蘇老將軍更關心邊關的將士們。

蘇家帶領的軍隊,鎮守嶺南一帶,雖不像京城這邊,一進入冬天就下雪,可這裏風大濕氣重,寒風像是直接吹進人的骨頭一樣,感覺比下雪的京城還要冷。

士兵們穿著的大衣,若填充物是雞鴨鵝毛的還能保暖些,若填充物是稻草樹葉之類的,根本就不保暖,寒風可以直接穿過衣服,吹在皮膚上。

每年一到冬天,士兵們生病的人數就增多,大多都是凍得感染風寒。

蘇老將軍問道:“安安,這些棉衣棉被,能不能在係統裏多兌換一些啊?”

“祖父是想送到邊關去嗎?”

蘇老將軍歎息一聲後說道:“這幾年戰爭不斷,朝廷國庫日漸空虛,邊關將士們的糧草都不能及時送達,更別說這些禦寒之物了。”

蘇老夫人解釋道:“我們將軍府之所以這麼窮的原因,想必你也知道了,那是因為我們家一大半的銀錢,都用來買物資補貼邊關的將士們,還有就是收養那些傷殘的士兵。”

蘇老夫人早年也是跟蘇老將軍在邊關待過,雖沒有在軍營中生活,但也看到了將士們的不易。

所以他們蘇家,才會自掏腰包補貼邊關的將士們,這在在世家貴族的眼裏是吃力不討好的活,但在蘇家人心裏,他們隻想讓邊關的將士們吃飽穿暖的上戰場,殘了廢了,也能有個安生之地。

他們蘇家不在意別人的說法,隻求問心無愧,不留下遺憾。

蘇安安認真的說道:“安安在這繁華的京城中,不僅能吃好穿好,還有丫鬟伺候,過得如此極好,我並不覺得咱們將軍府窮。

我們能有如今和平的生活,那是將士們在邊關守著,是他們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應該感謝他們,不能讓他們心寒!

祖父放心,安安會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更多的物資。”

她進陸戰隊兩年,對於軍營生活,再熟悉不過了。

將士們什麼都沒有說,但卻用生命保護人民,保護國家,不管在哪個時代,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