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放棄自己多為他人著想,人間大愛源於付出(1)(2 / 3)

人生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分享,隻有分享才能獲得更多,隻有分享才會有快樂。自私的人很難與別人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自私隻會把他們領進失敗者的隊伍中。特別是在當今社會,沒有合作很難成就一番事業,更談不上有較大的成功。

懂得分享,人生更快樂

人生需要分享,因為有了分享,我們才能更加滿足、充實,才會更有鬥誌。分享是一種快樂,快樂需要分享,因為分享我們才會更快樂。

分享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都要有人與自己分享,沒有分享的人生,不管遇到的是苦還是樂,都將是一種懲罰。

在猶太教中安息日是必須休息的,教徒是不能做任何事的。但有一位年輕的猶太教徒酷愛射箭,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拉弓射箭。

這個年輕人實在忍不住,決定偷偷跑去野外射箭,他想隻射10箭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那天教徒們都不會出門,野外一個人也沒有,因此年輕人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然而,當年輕人在射第2箭時,卻被一個遊曆的使者無意中發現了,使者氣憤地跑到上帝那裏告狀,說有個年輕人遵守教規,居然在安息日出來射箭。上帝聽了,就跟使者說:“我會好好懲罰這個年輕人的。”從第3箭開始,年輕人射出了從未有過的成績,幾乎把把射中中心。年輕人興奮莫名,到射第7箭時,使者又跑去找上帝:

“上帝呀,你不是說要懲罰那個年輕人嗎?為何遲遲不行動呢?”上帝說:“我已經讓他受到懲罰了。”直到射完第10箭,年輕人都是箭箭射中中心。成績好得太出乎意料了,於是年輕人決定再射10箭。使者再一次找到了上帝:“到底哪裏懲罰他了?”上帝搖頭笑了笑,沒有回答。射完了20箭,年輕人樂壞了,因為這樣的成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做到,很開心的樣子。使者見了更加生氣了,便又去問上帝:“這就是你對年輕人的懲罰嗎?”上帝說:“是的,他取得了如此驚人的成績,心情又是如此興奮至極,但他卻不能告訴任何人,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懲罰嗎?”使者終於明白了上帝的用意,也因此而心悅誠服。

原來快樂也可以成為一種懲罰,快樂沒有得到分享,得到快樂的人不但不會得到滿足,還會因此而無趣。孟子說:“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一個人的生活中如果沒有分享,那他的生命就如同白紙一樣慘淡。

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得先學會幫助別人;希望自己生活得好的人,也應該幫助其他人生活得更好;渴望自己過得更加快樂幸福,就要把自己的快樂幸福與別人分享。在我們生存的環境裏,誰都無法孤立地生活,隻有當個人的快樂與大家的快樂緊密聯係在一起時才是真的快樂。

有一天,一個和尚找到佛祖,問道:“天堂和地獄到底有什麼區別?”佛祖聽後就把他帶到了一個房間,佛祖對這名和尚說:“這就是地獄。”房間中間有一個大鍋,裏麵裝滿了煮熟的食物,在鍋的四周圍著許多人,他們目光呆滯,麵黃肌瘦,他們沮喪地望著手裏的湯勺,由於湯柄太長,可以舀到食物但卻吃不到食物。佛祖又帶著這名和尚進人了另一個房間,並說:“這就是天堂。”可這個房間與剛才進去的房間一模一樣,同樣是一口煮食的大鍋,四周圍坐著一大群人,手中都拿著同樣的湯勺,湯勺的柄一樣很長。但氣氛卻完全不同,這裏的每個人都麵色紅潤,精神抖擻,他們一邊吃著,一邊有說有笑。和尚看完這個房間,奇怪地問上帝:“為什麼同樣的情景,天堂裏的人可以快樂地吃著,而地獄裏的人卻愁眉不展呢?”佛祖微笑著說:“難道你沒有看到嗎?這個房間裏的人都學會了喂對方。”和尚聽後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