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鬥智不鬥力
智慧是勇氣的翅膀,有勇無謀,是匹夫之勇,是魯莽之勇,不足成事。隻有智勇合一,有膽有識,方能笑傲群雄。
曆史上許多的所謂謀士,都極力提倡在政治、軍事的角逐中,要鬥 智不鬥力。劉基曾經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老虎的蠻力與人比較的話,超過的決不隻是一倍,而且,老虎還有人類所沒有的尖利的爪牙。如此的話,老虎吃人就應該沒有可奇怪的了,雖然一般的人談虎色變,可是老虎吃人的事情並不多見,倒是老虎常常被人類用來製成各種各樣的用品。為什麼會這樣呢?劉基說原因在於: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敵百,雖猛不必勝,故人之為虎食者,有智與物而不用也。
我們在處世的時候也應該多“用智”、少“鬥力”。在待人處世中,直言直語是一種典型的“鬥力”,是一把傷人傷己的雙麵利刃,而不是劈荊斬棘的開山刀。有直言直語個性的人應切實注意以下兩點。
1.對人方麵,少直言指陳他人處事的不當或糾正他人性格上的弱點,這不是愛之深、責之切,而是在和他過意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語也不會產生多少效用,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心堡壘,自我縮藏在裏麵,你的直言直語恰好把他的堡壘攻破,把人家從堡壘裏揪出來,他當然不會高興。因此,能不講就不要講,要講就拐個彎,迂回地講,點到為止地講,他如果不聽,那是他的事!
2.對事方麵,少去批評其中的不當。事是人計劃的、人做的,因此批評事也就等於批評了人,所謂對事不對人,也隻是說說而已。除非一個人力量大、地位高,否則直言直語隻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如果能改變事實,則這麻煩倒還值得,如果不能,還是閉上嘴巴吧!如果非講不可,還是最好拐個彎,迂回地講,而不是依靠蠻力,死鑽牛角尖。
春秋時期,晉靈公為了貪圖個人享受,耗費國家大量的人力、財力,強行脅迫大批的老百姓來為他建造高達九層的瓊台。他怕臣子們阻擋,便事先下了道任何人都不得晉見及規勸的命令。
荀息得知此事,便跑來見晉靈公。靈公怕他是前來勸阻的,便命人拉起弓箭,等著他的到來,隻要他一開口提起此事,就將他射死。
荀息一到,見到靈公已布置好了弓箭,知道情勢已經十分緊張了。但他還是用輕鬆的語氣和晉靈公說話:“我今天來拜見大王不為別的,隻是為了能夠讓大王高興,我要表演一個小技藝:我能將九個棋子堆起來,上麵再加上十二個雞蛋。”
靈公一聽荀息是來表演的,立刻來了興致,命人撤了弓箭。荀息深吸了一口氣,平靜了一下心緒,開始認真地堆棋子,然後又將雞蛋一個一個地疊上去。別人擔心雞蛋會掉下來,都屏氣凝神地觀看,靈公也驚慌地連聲高喊:“危險!危險!”
到了這個時候,荀息才慢條斯理地解釋說:“這點兒危險不算什麼,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情!為了建造九層瓊台,三年的時間裏,國內上下已弄得男不耕、女不織了。同時,國庫早已經告罄,鄰邦又要侵略我們,我們的國家隨時都會滅亡了,難道不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嗎?不知道大王是如何打算的呢?”
這個時候,晉靈公如夢方醒,立刻下令停止造台工程。
在古代,由於封建皇帝的專製統治。臣子們多是不敢直言相諫的。
但是一些正直的臣子還是會想出一些辦法來,使自己的主張能夠清晰地讓皇帝了解並接受。運用一些靈活的手段來達到良好的目的,荀息做得非常出色。如果他直言相諫,可能就會遭受被射殺的厄運。
任何事情總有解決的方法,重要的是我們要掌握這種方法。現實生活中,我們在求人辦事或給別人提建議的時候,也應該盡量避免直來直去,應該善於用智,靈活處事,學會說旁敲側擊的場麵話,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世上沒有永遠的仇人
人與人之間隻有合作才能共同獲益,互相扯後腿互相對立,對誰都沒有好處。
原諒自己的敵人不是軟弱,而是聰慧大度的表現。一個人如果想有好人緣,想在社會上吃得開,就要學會化敵為友、求同存異。這樣才能擴大交際麵、廣泛進行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大肚能容天下人,自己的路子才 會越來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