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白胭見李忘生露了這麼一手功夫,雖然明知不敵,但心下隻有更怒,道:“好哇!李掌門這是顯功夫來了!小女子武功雖然低微,但從來不知道怕字怎麼寫,來來來,李掌門,咱們練練!”
李忘生並不理睬蕭白胭,但一旁的於睿早已忍耐不住,沉聲道:“蕭女俠一再為難掌門師兄,究竟是何意?我掌門師兄不願壞了七秀純陽兩家和氣,你要動手,貧道來陪你就是!”蕭白胭道:“早聽說清虛真人於仙姑和我家葉師姐並列‘天下三智’,就不知道手底下有沒有真家夥了,小女子正好領教!”這番話顯然是不把於睿的武功放在眼裏,於睿雖然脾氣沒有蕭白胭那般火爆,但性子最是好勝,若被激怒,倒也和蕭白胭有幾分相似,此時聽了蕭白胭的話,心中怒極,更不多話,刷的一下拔劍便刺。蕭白胭嘴上輕視,但也知於睿確有極高造詣,因而話剛說完便凝神防備,見於睿一劍刺來,長劍嗤嗤作響,劍勢逼人,心下暗叫了一聲好,閃身避開,於睿猱身又上,二女翻翻滾滾地鬥了起來,葉芷青和李忘生連聲喝止,但二女鬥得興發,哪裏能聽得進去?
蕭白胭使的是一對峨眉短刺,身法靈動,進退自如,甚是厲害,但畢竟失了左眼,視野不清,打起來也頗受掣肘。於睿瞧出蕭白胭獨眼吃虧,不願占她這個便宜,定要打得蕭白胭心服口服,因而長劍隻往蕭白胭右側招呼。葉芷青和李忘生本可上前分開二人,但葉芷青惱李忘生臨陣退縮,李忘生惱蕭白胭出言不遜,二人都是一般心思,盼望自己師妹能好好教訓對方一番,因而二人都是出言喝止,卻不動手分開二人。
於睿和蕭白胭越鬥越勇,劍來刺往,竟然已經用上了搏命的招數。酣鬥中,蕭白胭一招“分水淩波”,雙刺急出,分刺於睿雙肩。於睿知道自己和蕭白胭武功在伯仲之間,自己若是不願占便宜,二人平手相鬥,不到幾百招後絕難分出勝負,一時好勝心起,全然不理蕭白胭雙刺,長劍中宮直進,一招“劍飛驚天”直刺向蕭白胭胸口。
殿上群雄大驚,二人這是用上了同歸於盡的打法,這兩招下來於睿雙臂固然不保,蕭白胭也不免被刺個透明窟窿。電光火石之間,孟希漠和釋破虜旋風般衝了過來,正站在蕭白胭和於睿中間。孟希漠伸掌往於睿長劍上按去,釋破虜使出龍爪手功夫,雙手成爪,抓向蕭白胭雙手。
於睿隻覺長劍上一股勁風襲來,長劍不由自主向右一偏,擦著孟希漠和釋破虜的衣袖而過。釋破虜暴起發難,攻蕭白胭之不備,一擊得手,雙手抓住蕭白胭雙腕。但蕭白胭這招勢頭淩厲,釋破虜也無法硬接下來,隻得側著施力,將雙刺推向了左側。這麼一來於睿和蕭白胭的兩記招數互相錯開,廳上眾人原本都捏了把冷汗,現在都是長出了一口氣。
孟希漠和釋破虜兩人這一下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凶險已極。二人背對而立,若是孟希漠沒能擋住於睿的劍,那釋破虜身上必然已多了個透明窟窿,反過來也是如此,若是釋破虜沒能推開蕭白胭雙刺,那這一招必然也是落在了孟希漠身上。隻因孟、釋二人心中深知對方武功了得,在揚州時二人便互相欽佩,這才能放心相信對方。
於睿和蕭白胭回想起適才相鬥之景,二人本無仇隙,隻因性子都是越激越火爆,打著打著心頭火起,便開始性命相博,若是真的誤傷對方,不但自己有愧,也讓兩家門派結下了梁子。二人此刻心中都是暗暗後怕,幸好孟希漠和釋破虜及時出手,二人才未釀成慘禍。二人對望一眼,都是滿臉慚愧。
孟希漠拍了拍手,道:“你們兩個瓜女子,還沒打叛軍,自己倒先打起來咧。額們要是都自己把自己打死咧,還指望誰去幫朝廷打叛軍?真是瓜女子!”又對這蕭白胭道:“人家存陽宮不願跟額們一起去打叛軍就算咧,有啥滴嘛,聽額滴,咱們這‘屠狼英雄會’照開不誤,就算紫有一個人來,額也陪這一個人去守長安。”釋破虜道:“不錯,眼下既然隻有咱們這些人,既然咱們已經決意要與黑風營為敵,那大夥兒自然不會退縮,我等定會共同進退。純陽宮若是不想惹禍上身,咱們另找別處開英雄會便是。”
李忘生皺眉道:“純陽門人絕不是怕事之輩,隻不過眼下時機尚不成熟,貧道不想各位枉送性命罷了。各位若要召開英雄大會,純陽宮各處請隨便使用,不必另尋別處。”花程彌站起身來向殿外走去,邊走邊道:“各位,多說無益,三日之後‘屠狼英雄會’如期舉行便是。”眾人紛紛起身告辭,李忘生勸不動各人,連連歎息。
回到客房,李承恩問了曹雪陽失散之後的遭遇,曹雪陽一一說來,李承恩不住感歎,說道幸虧方士芹有如此奇遇,不然縱然救下了曹雪陽,二人隻怕也得在鹿門山山腹之中活活困死。
三天之後,沈青平也趕到了華山,眾人在華山論劍峰上齊集,‘屠狼英雄會’如期舉行。幾派自知都是江湖人士,武功雖強,但行軍作戰之事卻是一竅不通,因而一同推舉李承恩主持大會。李承恩清點人數,天策府隻有自己和曹雪陽、沈青平三人在場;唐門自花程彌以下,共有一十八名弟子到場;丐幫幫主郭岩仍未趕到華山,此刻隻有孟希漠等七名弟子在場;原少林派弟子由釋破虜率領,人數最多,共有六十三人在場;七秀坊在葉芷青帶領之下,共有三十一人到場,幾派加在一起共有一百二十二人,確實不堪黑風營一擊,與各人原先期待的天下群雄共聚首也相去甚遠,眾人俱都失望,但既已決意一戰,人人都不願退縮。純陽宮乃是東道,雖李忘生不願參與其事,但也帶領弟子到場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