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從七十年代末開始,跳舞熱潮悄悄在中國興起,最開始是家庭舞會,小規模,小圈子,跳的也是比較傳統的交際舞。後來風氣開放,社會上漸漸出現商業舞廳,機關單位、大學校園也開始組織舞會,工人文化宮、群眾藝術館這些專業機構更是領導舞會新潮流。這時候集體舞、迪斯科、搖擺舞漸漸進入舞廳,各種舞步搖曳生姿,被壓抑被禁錮的人們仿佛要用手舞足蹈的方式來歡迎這個新時期。
那時候有一個歌舞節目令我印象深刻,名字叫《金梭和銀梭》。“金梭和銀梭日夜在穿梭,時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輕人別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好日月”,這歌詞跟當時百廢待興的社會狀態、各行各業躍躍欲試的興奮勁兒非常合拍。舞者是一男兩女,男的穿著令人臉紅的緊腿褲,襠部鼓出一塊;女的穿著紗裙露出大腿。他們的舞步歡快輕柔,配著嬌媚、活潑的歌曲。在此之前中國人看到的舞蹈大都是集體舞,偶爾男女同台,也隻是“常青指路”和“大春救喜兒”這類沉重的革命戲,從沒見過這類動感十足的男女歌舞。此曲一出立刻風靡全國,黑白電視機裏每天中午都準點播放這個歌舞,兩女一男歡快的舞蹈和歌聲伴隨著家家戶戶的鍋碗瓢盆交響曲。
有文藝青年將它改編成了集體舞,各個機關團委都帶頭學習這個集體舞,這歌舞節目也被複製到了舞廳,有專門教練手把手教大家跳。跳的時候整個舞廳裏的人在教練的帶領下,整齊劃一的踢腿、甩頭、擺臂,氣勢如虹。當時跳這個集體舞的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充滿活力和激情。不像今天的《最炫民族風》,主要是中老年人跳,不像集體舞,更像健身操,再多人也跳不出當年那種欣欣向榮的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