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後記(1 / 1)

這是我奉獻給廣大讀者的第六部文學評論集;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我的一部文學評論選集。自從1959年2月在《萌芽》雜誌1959年第3期發表我的第一篇評論文學至今,已有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這部文學評論選集,也可以看作是半個世紀以來我從亊文學評論活動的一個小結,一個小小的展示。

收入這部評論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選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評論集之中,一半則選自二十一世紀以來發表的長長短短的上百篇文學評論。按文章的評論對象和性質,分為四輯。

第一輯,是關於文學思潮的論文或某一專題的評論。這方麵寫得不多,隻收入七篇,聊供參閱。

第二輯,是關於文體學研究與文體批評的文字。二十多年來,我一直關注著現代文體學的建設,並嚐試著進行文體批評,但時做時極,收效甚微。此輯收入的十篇文章,或長或短,大體可以看出我在這方麵做的工作。我是比較珍視這一輯的文字的,也想在正在寫作中的專著《小說文體學》中進一步展示現代文體學研究的成果,祈望廣大讀者再等上一年半栽。

第三輯,是關於長篇小說的評論。有宏觀的某些創作問題的探討,也有微觀的作品評論。此輯共收入十九篇文章,可以說是這部文學評論集的主體了。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茅盾文學獎”的設立與開評以來,我由於工作的關係,就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轉向長篇小說的閱讀、評論與創作研究了。這方麵發表的文章較多,大致有數百篇,達百餘萬言,這十九篇便是從中精選出來的,大致可以看出我在這方麵耕耘的足跡;某些專題性的評論,也許對當下的長篇小說創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第四輯,是關於報告文學、中短篇小說或青年作家創作活動的評論。其實這方麵也曾發表過不少文章,有一些文章也是值得收入的,但限於篇幅,隻能收入這麼幾篇了。

感謝作家出版社給予我加入這套叢書的機會,也感謝這套叢書的策劃、責任編輯黎雲秀女士為此付出的辛勤勞動。

在此書的編輯過程中,我的妻子汪蕾,我的摯友大山、黑丫夫婦,還有我們家的小朋友王笑博、馮瑩,為電子版的錄入製作、編輯校對等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致謝!

何鎮邦

2008年9月11曰於北京亞運村之望雲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