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文學史,是當代中國社會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中國文學的發展從來都是與文學批評緊密相連的。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間,中國作家們創造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學的新曆史輝煌,這中間文學批評發揮了應有的特殊作用。
文學批評的繁榮與批評的質量,既受時代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又取決於批評家隊伍的集體力量和批評家個人的獨特思想與水平。在當代文學批評家隊伍裏,有一批非常優秀的、能真誠和負責任地表達自己觀點,並能讓作家和讀者信服與敬佩的批評大家,他們的獨立思想與獨立人格,形成了他們的批評風格,取得了相當的研究成果,是我們當代文學史的寶貴財富。在文學批評中,遵循文學批評的自身特點和規律,既是這門學科的內在需要,又是繁榮文學和促進文學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的關鍵所在。郭沫若先生說過:“文藝是發明的事業,批評是發現的事業。文藝是在無之中創造,批評是在砂中尋出金。”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值此,為了回顧和總結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家的理論研究與批評的曆程,以及他們為中國當代文學所作的貢獻,也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的文學事業,我社特別組織編輯出版了這套,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當代十三位評論家的作品,這些集子都是他們在自己文學研究與批評作品中挑選出來的。無疑,這套規模相當的文學研究與批評叢書,不僅僅是這些批評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當今文壇批評界的最高水準,同時它又以不同的個人風格閃爍著這些批評家們獨立的睿智光芒。相信本叢書的出版,既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一個裏程碑,更是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一次精神盛宴,也是從事當代文學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由於時間緊迫,本叢書難免掛一漏萬,在此,我隻能向那些被遺漏的優秀批評家和讀者朋友深表遺憾,並致衷心的感謝。
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2009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