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起居郎連忙點頭,恭敬應下:“公主放心,臣一定會記下來的。”
柴晏然默默感動了,抱過綿綿,就在她小臉上猛親了一口。
長孫衝岔開話題:“聖人,綿綿想去看看鄭國渠。”
“嗯,”李世民笑道:“明天晚上開始下雨對不?那我們明天一早去看看。”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李世民就帶著人去看鄭國渠了。
綿綿一看之下,大失所望。
秦朝已經過去太久了,鄭國渠已經淤塞了,倒是西漢時的白公渠奔流不息。
綿綿還是個寶寶,看風景也就看看,不會有什麼感悟,但因為李世民探身看,綿綿也就跟著探身去看。
結果一不小心,手裏的小罐罐就掉了下去,彙入了洪流,就見馬周往下一跳,斜站在渠壁上,手往水裏一抄,輕輕巧巧就把罐罐抄回了手中,又躍了上來,一係列動作行雲流水一般。
綿綿當場睜圓了眼兒:“……!!!”
李世民伸手接過,一邊道:“賓王(馬周的字)你怎可如此!你腹中有經世之才,與朕而言極為重要,怎可為了小小器物以身涉險?”
馬周忙道:“陛下放心,臣是明知無事才敢下去的……”
君臣說著話,綿綿的心聲,猛地響了起來:
【哇!!馬周居然還是個武林高手!!果然大唐的文人都是文全雙全的!】
【話說《神異賦》中,說馬周麵色赤紅,肩膀高聳,“飛而炎上”之相,主早年發達。明明也沒有赤紅呀?肩膀也沒有高聳。】
大家都忍不住偷瞄他。
還別說,他的麵色確實有點紅啊?肩膀倒是沒覺得高聳。
綿綿盯著馬周看了一會兒,再一次思維發散:
【貞觀初年,也曾有《群書治要》提出“偃武修文”,停息武備,修明文教,讓李世民在發動戰爭時格外謹慎,但同時,李世民也完善了府兵製、加強了國防,對來犯敵國狠狠還擊。】
【李世民說:夫兵甲者,國之凶器也。土地雖廣,好戰則人彫;邦國雖安,亟戰則人殆。彫非保全之術,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農隙講武,習威儀也。】(注:李世民《帝範》)
【軍隊和武器,是國家用來對付凶亂暴虐的工具。一個國家盡管領土廣大,如果喜好戰爭,那麼人口就一定會減少;盡管秩序安定,如果頻繁動武,那麼國力就一定要衰竭。人口缺乏就難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國力削弱就難以抵禦賊寇的踐踏侵淩。因此,戰爭一事,務求慎重,既不能沒有,也不能常用,一定要做到有備無患。所以君王要在四季農閑之際,不忘講解和演習軍事。春搜、夏苗、秋獮、冬狩,既是為了打獵,也是為了練兵。】
【孔子都說了:不預先教導和訓練百姓,讓他們知曉戰爭的價值,臨到不測之時,急忙驅趕他們去迎戰,這叫做白白地把人民丟給了敵人。】
【所以李世民偃武修文,卻有貞觀盛世,跟大慫的重文抑武,有本質的區別。】
【還是那個宋真宗,曾經有個文武雙全的才子叫李光輔,都已經考上了進士,因為在殿上為宋真宗表演劍術太過出色,就被遣還了原籍,永不錄用。因為宋真宗擔心“若獎用之,民悉好劍矣”,宋真宗擔心用了他,民間也會變得尚武好劍。】
李世民:“……???”
這叫什麼操作?李世民是真搞不懂。
【可代州那是什麼地方,那是雁門關啊!邊關的人不會武,性命都難保全,可宋真宗隻想要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卻不敢用一個尚武的進士。】
【重文抑武到了這種程度,怪不得宋朝皇帝一個比一個拉,一個比一個慫……恥辱的大慫啊!!】
【所以,就讓大唐盛世綿延,讓二鳳萬歲萬萬歲,把五代宋朝蝴蝶掉吧!!】
~~??~~
李世民:臨近高考,朕祝吾家學子高考超常發揮,考上985、211!人生比我李二風還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