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秒懂。
貞觀群臣也秒懂。
既然出行不可避免,與其遮遮掩掩,不如把出行跟之前的傳言結合起來。
要知道,如今土豆紅薯還沒有往外放過呢,這一次,皇帝陛下和小公主一起去了哪兒哪兒,找到了土豆紅薯,然後放給哪裏去種……大家立刻就會懂,就會跟之前的東西,以及小公主上次出行結合起來。
最主要的,這樣的傳言,對民心,對帝王威望都有極大的好處,又避免了無用的祭祀。
之後,隨著這些高產新物種遍及天下,改變生活,百姓對大唐,對李世民的感激和景仰,也會越來越高。
李世民讚他:“玄成機敏。”
綿綿有樣學樣:“玄成機明!”
魏征失笑著拱手。
其它人也不由佩服他腦子轉得快。
這種說法的確更好,比秋獵好得多,於是大家開始討論細節。
大家一談正事,談吐就文縐了,綿綿漸漸聽不懂,坐在阿耶膝上,晃著小腳腳,又開始自己想事兒。
【一說到銀子,就想起二鳳一個黑點啦!】
李世民:“……??”
大家的語聲也微妙地一頓,但在座都是能一心二用的人精,很快又繼續說了起來,一邊豎著耳朵聽。
【貞觀十年,治書侍禦史權萬紀上言:“宣、饒二州諸山大有銀坑,采之極是利益,每歲可得錢數百萬貫。”】(注:《貞觀政要》)
【二鳳就說了:“朕貴為天子,這樣的事知道很多,但現在,我需要的是對百姓有益的忠言,來推行善事。國家增加數百萬的收益,又有什麼用呢?你不推舉賢能,表彰善事,也不揭發奸邪之人,肅清豪強,隻知道上奏銀礦這些有關利益的事情。過去,堯舜把美玉扔進山林,把寶珠沉沒於深淵,贏得了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後漢時,桓帝、靈帝重利輕義,是近世有名的昏聵之君。你這樣做,是要把我與桓帝、靈帝相比嗎?”於是他就下令將權萬紀削官為民。】
【所以大家都很奇怪呀,有礦不采?有錢不用?人家上奏銀礦你不開采也就算了,還把人家削官了?所以就批評唐太宗不懂經濟,才會造成唐初的通貨緊縮,和之後的錢荒。】
【但其實,貨幣政策,最重要的是信用和穩定,並不是越多越好,一昧開礦鑄幣,隻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明朝的大明寶鈔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隋末時各方爭雄,劣幣四起,貨幣信用崩潰。李淵在武德四年發行了開元通寶,算是一個有效舉措,但是呢,李淵沒看清形勢,又開放了鑄幣權給諸王,哪怕二鳳也得益了,仍舊要說,這簡直就是重蹈覆轍,貨幣失去公信力,很快又將劣幣四起。】
【幸好武德沒幾年,貞觀之後,鑄幣權回收,李世民達成了貨幣大一統,又執行了銅禁法令,銅礦采煉和鑄幣由官府壟斷,禁止民間私鑄。開元通寶的信用才慢慢建立起來。】
【所以李世民不是不懂經濟,而是太懂了,在貞觀這個恢複時期,貨幣市場的穩定才是第一要素。】
綿綿完全不懂這個,背得也少,又零零散散背了一些,東一句西一句的,大家一邊聽一邊內心吐槽。
嗯,什麼黑點啊,這明明又是誇點!你們二鳳十全十美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