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然將手裏差不多二十斤重的大西瓜哢哢幾刀切開,分別遞給前來看瓜的幾個市裏的大水果店店主,
“來,幾位老板,嚐嚐是不是這個味兒?”
前兩天,繼承了這畝瓜田的她親自帶著地裏產出的大西瓜,去市裏的水果店推銷,得到了幾位老板的一致好評。
不得不說,係統出品的瓜,口感那叫一個清爽,在炎炎夏日吃上一口,感覺靈魂都要升華。
幾個店主得知她隻有一畝地,大約一萬五千斤的西瓜後,忙不迭的跟她簽了購買合同。
以每斤5毛的收購價格瓜分了她的西瓜。
比村子其他瓜農1毛錢一斤的收購價足足高了5倍。
蕭然高興的不行。
不過,等蕭然知道老板們拉回去,賣到3塊錢一斤還被搶購一空時,她那個捶胸頓足啊,感覺錯過了一個億。
係統那個老六,居然不告訴她田裏的出品都自帶特殊效果,根本不是那些普通作物能比的。
這些她暫時還不知道。
現在,她正在跟老板們看貨。
說到這塊田,不得不說係統的滿分邏輯。
為了讓她的田來的名正言順,憑空給她捏造了一個遠方的姨姥姥。
孤身一人的姨姥姥過世前留下遺囑,指名要蕭然繼承她的一畝西瓜地和她的小破屋。
蕭然這才順利得得到了這塊地,成了上水村的一位老農民。
(不符合現實中的土地繼承法,不要過於糾結)
前來拉貨的店主,要求蕭然隨機采摘幾個西瓜切開驗貨,切開後發現口感確實個頂個的好後,愉快的拿錢運走了西瓜。
7500塊巨款到手後,蕭然不得不感慨,農民的生活可真辛苦。
紅星鎮上體製內的平均工資才300,上水村由於是第一批農村大棚試點村,人均收入好點,能到400。
但種地這種靠老天爺吃飯的活計並不穩,農民掙得都是辛苦錢。
忙了一天,蕭然回到自己的小院——繼承自虛空的姨姥姥——一個隻有兩間正房一個堂屋的青磚小院子,院兒裏還有一小塊標配菜園子和一棵二十年樹齡的柿子樹,溫馨又樸實無華。
係統告訴蕭然,努力吃瓜,積分足夠就能升級小院。
倉庫會有的,獨立衛浴會有的,自動下水係統會有的,努力吃瓜,一切皆有可能。
幹了係統煲的這碗陳年老鴨湯,蕭然在廚房隔間洗了個澡,騎上自行車帶上兩個二十斤的大西瓜去拜會村長。
上水村原本就是個窮山溝子,90年的時候,在政府的號召下,走上了農村大棚個性化種植的富裕之路。
經過10年的發展,成了遠近馳名的富裕大村。
不僅常住人口接近2000人,更是帶動著周圍的中水村、下水村、前水村和後水村的發展,成為幾個村農產品的中轉站。
剛五十出頭的村長,有著10年業績的加持,在村裏的地位和威望都很高。
蕭然作為非李姓村民,想要快點融入村子裏,最快的方式就是得到村長媳婦的認可。
有她帶著蕭然,還愁吃不到村裏的瓜?
帶著這樣的想法,蕭然大大方方的來村長家跟村長媳婦兒套近乎。
發揮了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蕭然把村長媳婦梅姨哄的那叫一個開心。
兩人很快親熱的猶如親母女。
到了飯點,梅姨很自然的留蕭然吃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