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屬伏牛山脈,其主體在今登封縣境內,東鄰省會鄭州,西鄰九朝古都洛陽。嵩山古稱外方山,周平王東遷洛陽後,以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嵩山位於中央,是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為中嶽。
武則天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封禪嵩山時,改中嶽為神嶽,北宋以後,又稱之為中嶽嵩山。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組成,山體從東至西橫臥,蜿蜒70公裏,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之說。
嵩山之頂名曰峻極,海拔1512米,古有“嵩高竣極”和“峻極於天”之說,站在峰頂遠眺,北可望黃河之雄,南可極山川之秀。
聞名天下的少林寺便在此山之中,傳聞少林乃是天下武學的根源,此傳言雖然未必屬實,不過亦說明少林寺在世人眼中的地位。
隻是世人皆知少林外院,卻不知少林內院,如今展現在世人麵前的不過是個門戶罷了,真正的內蘊皆在少林內院中。
在嵩山深處,有一個破敗小寺廟,如果不看門口掛著少林的牌匾,還真不知道這裏居然也叫少林寺,不過這座小寺與外麵那少林寺可是同出一源,或者說這座小寺才是外麵那座少林寺的本源。
寺門口一個八九歲的小和尚正抱著一根竹掃,躲在牆角上打瞌睡,偶爾還擾擾光溜溜的腦袋。
“覺悟,覺悟……你小子快給老衲滾出來!”寺廟內傳來一聲宏亮的聲響:“再不出來你的晚飯就沒有了。”
小和尚不耐煩的睜開眼睛,沒好氣的叫聲道:“老和尚,吵吵嚷嚷的做什麼……我們寺內還有米糧開鍋嗎?”覺悟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你睡夠了,我還沒有睡夠呢!”
寺門走出個老和尚,六七十歲的樣子,幹枯瘦弱的皮膚,銀須鶴眉,雙眼卻是閃過著一道炯光,老和尚轉頭看向窩在牆角的覺悟,神色瞬變,臉上現出慈祥笑容,輕輕的摸著覺悟的小腦袋:“覺悟,你今年多大了?”
老和尚是覺悟的師傅智空,是少林寺內院的住持,別看他年事已高,身手卻比年輕人更快。
“老頭子,你糊塗了吧,昨天你還跟我說我已經9歲了,要懂事點了,怎麼今天反過來問我了?”覺悟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智空打什麼主意。
“呃……是這樣的,為師覺得是時候傳你武功了,所以再確認一下你的年齡。”老和尚索然說道哦,隻是臉上似有其他意味。
“哦……傳我武功?”覺悟賊溜溜的眼珠子直打轉:“老和尚今天是吃錯了什麼藥?居然主動說要傳我武功,以前死纏爛打了那麼久也沒見他鬆口。”
“童子功、金鍾罩、金剛伏魔拳、一葦渡,你要學哪種?童子功是內家功法,金鍾罩是橫練功法,金剛伏魔拳是拳法,一葦渡是輕功,你任選一樣。”智空大方的介紹一遍。
“我四樣一起學好不好?師傅?”覺悟這個時候叫起師傅來,平常的時候都叫他老頭子。
智空笑盈盈的搖著頭:“不可不可……你年紀善小,一門武學已經有所勉強,怎麼能一心二用。”
“恩……”覺悟一副老成的摸樣,捏著下巴一陣深思,隻是孩童的外表如此舉動實在讓人一陣笑意,智空就是一臉古怪的看著覺悟。
“師傅,你先說你要徒兒辦什麼事情吧。”覺悟年紀雖小,可是卻也不傻,老和尚絕對不可能平白無故教自己武功,肯定是有什麼事情要自己辦,打死他也不信老頭子有這麼好心。
“沒事沒事……老衲能有什麼事情要你做的,小毛孩哪裏來的那麼多心思,真是!”老和尚白了眼覺悟。
“那我就練金鍾罩好了。”思索了半天,覺悟終於做出決定,智空倒是滿臉困惑,這小子平日裏精明的很,怎麼會選橫練功法,童子功可是上層內功,他不會不知道啊。
隻是老和尚哪裏料得到那顆小腦袋裏到底在想些什麼,不過智空也不管那麼許多:“覺悟啊,先去前山找師叔要點口糧來,回頭我就教你武功。”
“就知道沒好事。”覺悟一臉不忿,不過看在那金鍾罩的份上,就跑這一趟。
由於少林內院就他們師徒倆人,又不化緣,又不耕種,也不念佛,閑暇的時候老和尚教覺悟識兩個字,不過更多的時候是抱著一個十四寸的黑白電視看,而且覺悟經常的看到智空在看少兒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