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陰謀(1 / 2)

諾蘭帝國自三百六十年前,疆域是現如今的一倍,幾乎囊括了除南荒之外的所有人類疆域,當時的皇帝陛下卻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霸主,皇室的力量空前強大。

恰好,那一代的鎮瀾王是個不問世事的武癡,極少參與政事,更是幾乎從不爭權奪利。但即便是如此,當時帝國的十四個軍區,也有六個軍區旗幟鮮明地頂著鎮瀾王府派係的帽子,更有其他三大軍區與鎮瀾王府關係曖昧不清,鎮瀾王府實力之強大可見一斑。

當時的皇帝陛下經過十幾年的力量積蓄,終於決定向鎮瀾王府這個讓曆代皇帝都忌憚不已的古老龐然大物動手。

他一麵打壓、削弱鎮瀾王府派係的實力,一麵不斷增加各大公爵、親王、軍區統帥的實力,期望可以通過這兩大派係鬥個你死我活,從而居中協調、製衡,將早已不再稱“並肩王”,卻世世代代都是貨真價實的“並肩王”的鎮瀾王府踩在腳下。

正當皇帝陛下打壓鎮瀾王府打壓的不亦樂乎的時候,卻終於養虎為患,二十四位公爵、親王、軍區統帥,不甘心為皇室所用,聯合彙成了巨大的軍力,公然反叛造反,從而掀起了諾蘭帝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曆時最久的一場內戰。

內戰掀起不久,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陛下便撒手人寰了,把一個巨大的爛攤子統統丟給了他年幼的太子。

帝國方麵失去了“霸主”陛下的全局指揮,形式堪憂,聯軍勢如破竹,一度曾攻打到了帝都城牆下!

小皇帝無奈到跳腳,逼不得已,隻能執晚輩禮,親自登門去請鎮瀾王出山,真切“懇求”鎮瀾王再次擔任他父皇耗費了一生心血,不息惹出內戰,才從鎮瀾王頭上摘下來的帝國元帥一職。

最後,帝國軍方在鎮瀾王的指揮帶領下,與叛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超長期拉鋸戰,前後共曆時三十年,這場超大規模的內戰才終於告一段落。

當時的二十四股勢力,組成了現今萊茵聯盟的十八公國,割去了諾蘭帝國東部大半的疆土,與諾蘭帝國隔中立勢力,古老而超然的餘暉城法師塔相互守望。

三百多年來,諾蘭帝國和萊茵聯邦的戰火從未真正停息,不斷重複著議和與開戰,雙方互有勝敗。

現今帝國共有八大軍區,東部前線的暴風要塞,便常年駐紮著四大軍區,軍事對抗由此可見一斑。

近四十年來,諾蘭帝國方麵在東部戰線一直都處於優勢地位,葉鋒的父親葉天北接替鎮瀾王之位後,東部四大軍區更是可稱得上完全壓著萊茵聯邦打,優劣一目了然。

不過從今年年初一月份開始,萊茵聯盟軍隊便一掃頹勢,瘋狂向帝國東部戰線發起猛烈進攻,數度攻到暴風要塞城下,甚至險些攻破堅如鐵桶的暴風要塞!

據傳皇帝陛下震怒,在朝堂上連摔了三個茶杯,兩易東部戰線統帥,最後滿朝文武戰戰兢兢,隻能聯名奏請軍部總督,帝國元帥,鎮瀾王葉天北親自出征。

三月十六日,鎮瀾王葉天北親自掛帥東征,皇帝陛下率滿朝文武百官為葉天北送行,直送出帝都十餘裏外才“依依惜別”。

四月初,諾蘭帝國進入夏季,東部四大軍區在鎮瀾王統領下做出凶猛反撲,四大軍區共八十萬大軍近乎傾巢而出,硬生生扼住了萊茵聯盟進攻的勢頭,雙方大軍展開連天激戰。

七月初,萊茵聯盟七十萬大軍終於全麵潰敗,且戰且退,在付出二十餘萬傷亡,近十萬俘虜的慘重代價下,逃回了萊茵聯盟前線的金光公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