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意會在我們發覺不到的地方慢慢積累,直到它快要滿的溢出來之後,才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
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會遇見一個為你奮不顧身,或是你為他奮不顧身的那個少年。這是幸運的,也是美好的。人生嘛,就像一本偵探書,來來回回翻頁,才會突然的豁然開朗。
我叫李黎,我的生命當中也曾遇到過一個為我奮不顧身的少年。
我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學生,別人家的好孩子。在老師眼裏,我自律、聽話、按時完成作業,我積極向上、勤學好問;在家長眼裏,我乖巧、懂事、懂得幫家裏分擔,我待人真誠、做人謙遜。似乎在別人眼裏,所有好的代名詞都可以用在我的身上,在萬千人當中,這樣的誇獎數不勝數,因為可以偽裝。
而他不一樣,和我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和我天差地別的兩種評價,我倆可以說是一南一北,一左一右。如果相遇可以形容,那麼我倆恰好符合一句話:兩條平行直線永不相交。
他叫安小東,我的高中同學,我的同桌。
要麼還是說緣分恰到好處呢。相處三年的時間,結果兩年了我和他都還是不怎麼熟悉,即使靠的很近。
“嗨!李小黎同學,你有多餘的筆嗎?借我用用。”這是高一的時候我們為數不多的交流,也是他為數不多的幾次找我說話且總是叫錯我的名字——李黎。
像是一場無聲的交流,他說話我閉嘴,他借筆我遞筆,送出去的筆總是很默契的沒有回到我的筆袋裏麵,我也很默契的沒有去找。
直到有一天,我買了兩隻一黑一白的筆,兩隻筆很像,黑的那隻筆上寫著:很高興認識你;白的那隻筆上寫著:我也是。他向我看過來,調侃道:“喲!情侶筆,借我用用。”大概是筆借出去的太多,我不好意思要回,沒等我的回答,他很快的就拿走了。那隻筆借出去之後,我的其他筆就再也沒有被借過了。
高二那年文理分科,班主任拿著我的作業把我叫出了教室:
“你想好學什麼了嗎?”
“想好了,我選文!”
我的回答很幹脆,一點也不拖泥帶水。這是猶猶豫豫半個學期所做的決定,所以當問下來的時候,我很果斷的告訴了班主任我的想法。她手裏拿著一本成績單,這是一班,這是整個年級唯一的尖子班,到這個班的同學,猶猶豫豫選擇文科的大有人在,但是像我這樣果斷決定的,沒有。她看著那張紙上顯赫出現的成績,用筆小心的敲打在紙上,一響一響的半天才問我:
“為什麼想學文?”
“興趣,我對政治挺感興趣的。”
聽到我的回答,她的目光聚焦在了政治那門科目上,上麵赫然出現了58分的成績。
“據我所知你的文綜成績好一點的曆史和地理也才剛剛搭在及格線上波動,選科不能單憑興趣就下了決定,真的不再考慮考慮嗎?”
聽到班主任的分析,我不是沒想過選理,要不然也不會猶猶豫豫半年時間才下定決心選文,在此期間,我沒有去找過老師甚至去詢問家裏人意見。我文綜不好,但是就想叛逆一下,因為我就不相信我真的學不下去。骨子裏聽話的時候太多了,因而在長大之後總想逆道而行聽取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我……考慮考慮。”
老師一句話一把把我拉回現實,選科不能單憑興趣,更重要的是適合才行。
我一臉茫然的回到教室。
“想好選文還是選理了嗎?”安小東一臉好奇的向我湊過來。
我衝他的方向搖了搖頭,然後感覺全身無力一樣的趴在了桌子上麵,用那隻白色的筆一筆一筆的劃在了草稿紙上。
“這有什麼好想的,喜歡什麼選什麼唄!”
“你想好了?”
“那倒沒有!”
“那你猶豫什麼,喜歡什麼選什麼唄!”
“你不也沒選出來嗎!”
“誰說我沒選好的?”
聽到安小東的話,我又果斷了起來。
“那你選什麼?”
“我決定了,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