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1 / 2)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第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新帝登基,普天同慶,紫禁城上上下下洋溢著一片喜氣。眾人歡愉不已,唯獨皇太後一人鬱鬱不樂,坐在寢宮眺望窗外,失神的望著朗朗青天。

片刻之後,一名麵相溫良的嬤嬤攜著宮女們,歡快的湊上來道:“太後娘娘,乾清宮傳話過來,說萬歲爺正往這邊來。奴婢們特來服侍娘娘更衣。”

皇太後聞此,表情依舊淡淡的,隻是收回目光,沉默了一會道:“免了吧,哀家就穿這身衣裳麵聖。”

宮婢們聽了這話,有些訕訕的笑了笑,連連點頭道:“是。”

胤禛登基之後,皇太後身邊的宮婢就被大洗牌了一次,連梳洗打掃的宮女都是生麵孔,她的身邊連一個可以說話的心腹之人都沒有了。

須臾,神采奕奕的萬歲爺攜著一並宮人前來慈寧宮,不過隻是換了一身衣裳而已,可整個人的氣質卻完全不同。

皇太後瞧著眼前神采奕奕的胤禛,心頭頓有悵然若失之感。

胤禛一臉淡然地給她請了安,用低沉而有磁性的聲音道:“母後吉祥,朕來遲了。”

皇太後無聲的坐在暖炕上,無言的望著他。沒有母子寒暄,也沒有刻意討好,她隻是靜靜地看著胤禛。

胤禛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出來的慍怒,他坐到太後的對麵,跟著衝著宮婢們擺一擺手,示意他們先行退下。

宮女太監們魚貫著出了屋子,屋中一下子變得安靜起來。

胤禛忽然笑了,他輕輕抿唇,盯著太後的眼裏滿是笑意。“看來母後是在生朕的氣呢?”

皇太後淡淡道:“哀家不敢。”

胤禛沉默了一會兒,方才問道:“母後,你還在怨朕是不是?”

皇太後的沉默被當成了默認,胤悵然一歎,繼續道:“朕真不明白,朕究竟哪裏比不上十四弟?”

事實勝於雄辯,如今,朕才是大清國的皇帝,也隻有朕才能擁有這個天下。

皇太後聞此,心裏猛地“咯噔”一下,背脊上隱隱發冷,用手指輕敲了一下炕桌的表麵,暴露出她心底此時的焦灼和不安。“皇上乃是九五之尊,天之驕子,這世間最最珍貴的人。”

胤禛聽了這話,臉上的笑容稍微淡了幾分,隨即轉移話題,詢問起太後的飲食起居,並未囑咐她千萬保住身子。

誰知,皇太後對他的噓寒問暖並無動容,反而是冷冰冰地拋出一句:“隻要胤禎平安,哀家就平安。”

胤禛聞此,立時眉頭蹙起,右手不自然地握成拳頭,語氣清冷道:“母後,這是在危險朕嗎?”

皇太後倒也直接開門見山道:“先帝去時,哀家便有心伴駕隨行,無奈,還有一樁心事未了,至此苟延殘喘至今時今日。”

她的話說得很明白,胤禛剛剛即位,急缺需要利用皇太後來成就自己賢孝的美名,皇太後自然也是利用自己這最後一點點的籌碼,方才能保住兒子胤禎的性命。

胤禛的臉色在一瞬間變了幾變,最後,好似自嘲一般地笑了笑,站起身來道:“母後請放心,朕一定會善待十四弟的。”

胤禛留下這句話之後,便匆匆而去。皇太後並沒有起身送行,她坐在暖炕之上,過了好久,方才一手按著胸口,一手扶著桌角,方才能夠站起身來。

宮女們見此,紛紛上前去攙扶,卻被皇太後攆出屋外,她現在隻想一個人呆一會兒。

*********

草原上的春天,生機勃勃,熱情好客的牧民們在忙碌過後,經常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有時還會舉行騎馬和射箭的比賽,幾乎每一天都過得十分熱鬧。

今天的騎馬大賽上,有一名十五,六歲的白衣少年,頗為引人注意。他的個頭極高,可卻長著一張娃娃臉,童稚未脫的五官擁有完美的比例,衣著華麗又氣派,身騎白馬,衝著所有人的前麵,臉上竟是自信滿滿的笑容。

果然,少年是第一個到達的人,作為彩頭,他得到籠中囚禁的白狐。

“小王爺,這可是正宗的白狐,皮毛很是珍貴。”

少年勒住韁繩,瞧了一眼籠子的小白狐,開口道:“把它放了吧。”

眾人聞言,很是意外,要知道這樣上乘的白狐,可不是輕易就能抓到的。哪怕是部落中最最厲害的獵人,也未必有十成的把握。

少年依舊支持自己的主張,將那隻可憐兮兮的白狐放生。

此時,坐在旁邊觀賞的寶珍和哈日查蓋相視一笑,含笑道:“可惜了大汗的美意,把白狐就這樣給放了。”

哈日查蓋眼裏閃過讚賞之色,微微擺手道:“母妃言重了。額魯,心底善良,不忍殺生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