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 “羞於談錢”的中國人(1 / 1)

“羞於談錢”的中國人

(代前言)

在寫這本書之前,我在想,現在市場上相關圖書這麼多,誰願意翻看這本書呢?這本書的價值又在哪裏?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在決定購買一本書前總要反複斟酌,除非確定它對自己是有價值的。“你希望我為你的書付錢嗎?給我一個理由吧!”這是讀者們對圖書出版機構提出的一個挑戰,無疑也是最合理的要求。為了滿足這個合理要求,值得所有同道中人殫精竭慮地塑造圖書價值,為讀者朋友提供購買理由。

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在哪裏呢?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羞於談錢”的國度。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從生產生活方式來說,人們的普遍觀念是“重農輕商”;從思想文化角度來說,人們尊奉的是“勤於教子,恥於經商”、“君子不言利”、“重義輕利”。這使得“金錢”這個詞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裏被”異化”甚至“醜化”,追求金錢成為腐朽、墮落的思想。

在今天的市場經濟社會,雖然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羞於談錢”仍然是人們的普遍心理,針對少年兒童的金錢和理財知識的教育,更是一片空白。很多家長在孩子麵前閉口不談錢,擔心跟孩子談錢或者讓孩子過早地接觸錢,會使孩子“鑽進錢眼裏”,或者給孩子造成陰暗、負麵的心理影響。這使得很多孩子從小不能對金錢形成正確的認識,“不會花錢”,更談不上規劃錢,規劃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然而,不可否認的現實是,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實實在在的物質社會,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便作為一個天然的“消費者”來到這個世界。因此,與物質和金有關的教育——孩子的理財教育,便成為全社會,特別是每個家庭無法回避的一項任務。

現實,讓人遺憾的是,即便對理財知識教育有如此迫切的要求,我們的大中小學校仍普遍沒有開設專門的理財教育課程。雖然近兩年社會曾出現的“兒童理財體驗活動”、“中小學生理財夏令營”等,也都是一些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組織的商業性活動,能夠普遍持續地對孩子進行相關理財教育的實踐活動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