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情理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4)(1 / 2)

於是,富蘭克林給自己立下了這樣一條規矩:決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他甚至不允許自己在文字或言辭上太肯定。他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當別人陳述一件他不以為然的事情時,他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錯誤。

他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或情況下,別人的意見並沒錯,但在目前看來好像稍有不當等等。他很快就享受到改變態度的收獲。

凡是他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他以謙虛、理性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還減少了一些衝突。

65.應盡量避免爭論

爭論是很傷感情的事,因此,管理者要盡量避免與下屬之間產生爭論的話題。爭論得越少,說明管理工作做得越好。

洛克菲勒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的總裁,他曾遇到過極為棘手的事情——工人罷工浪潮一直未能平息。在那種充滿仇恨的氣氛中,洛克菲勒竭力使罷工者們接受他的意見,並成功地說服了他們。他是怎樣做的呢?他先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去結交朋友,然後在工人代表中演說。這產生了神奇的效果,他不但平息了工人們仇恨的風暴,而且贏得了不少崇拜者。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友善地勸說罷工的工人回去工作。

下麵是演說的開場白,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的善意。

“今天,是我一生中值得紀念的日子,”洛克菲勒開始說,“這是我第一次會見這家偉大公司的勞方代表、職員和監工,大家齊聚一堂。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很榮幸到這兒來,而且有生之年將不會忘記這場聚會。上周我有機會到南區煤礦所有的工棚看了一遍,並且和各位代表有過個別談話,我拜訪過你們的家庭,見過你們的妻兒,今天我們都以朋友的身份見麵,不再是陌生人,我們之間充滿了友善互愛,我很高興借此機會和各位一起討論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聚會本來是由廠方職員和勞工代表共同參加的,而我能在此,全靠各位的支持。因為我既不是員工代表,也不是勞工代表。然而我深深地感到,我跟你們的關係十分親密,因為就某一點來說,我代表了股東和董事會。”

假如洛克菲勒和工人們爭辯,用嚴重的後果來嚇唬他們;假如他用暗示的語氣或用邏輯法則證明他們錯了,那會發生什麼事呢?隻能是更多的憤怒、更多的仇恨和更多的反抗。

如果一個人對你已經滿懷惡意,即使你搬出各家各派的邏輯學,也沒法使他信服。

66.要善於分析利弊

說理,實際上就是管理者向下屬分析利弊。如果把利弊關係分析透徹了,下屬也聽明白了,那麼管理者要說的理也就說清楚了。

卡耐基曾經曆過這樣一件事:他曾租用紐約某家飯店的大舞廳,用來每季度舉辦一係列的講座。

在某一季度開始的時候,他突然接到通知,說他必須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得到這個通知的時候,入場券已經印好,並且發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經公布了。

當然,卡耐基不想付這筆增加的租金,可是跟飯店的人談論是沒有什麼用的。因此,幾天之後,他去見飯店的經理。

“收到你的信,我有點吃驚,”卡耐基說,“但是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發出一封類似的信。你身為飯店的經理,有責任盡可能地使收入增加。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將會丟掉現在的職位。現在,我們拿出一張紙來,把你因此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來,如果你堅持要增加租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