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有時候是孩子自理能力差所造成的,這時候媽媽就要加強對他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天暖和的時候,媽媽就要鼓勵孩子學會主動小便,並使之形成習慣。媽媽還要教他學會內衣外衣的穿脫順序,這樣到了冬天,他即使穿的衣服很多,也能順利穿脫,及時排尿。
另外,媽媽也要讓孩子學會使用便器,無論蹲便還是坐便,媽媽都要讓他體驗,並幫助他克服衝水恐懼。媽媽要讓孩子逐漸熟悉上廁所小便這個過程,讓他能自己主動小便。
3.不要責備孩子尿濕了褲子。
在孩子未學會及時排尿的時候,尿濕褲子很常見。當孩子尿濕褲子的時候,不論他是什麼情緒,媽媽都不要去責備他,更不要打罵。否則,很有可能會讓他形成心理陰影。那樣一來孩子不但不會按時排尿,還有可能因為害怕媽媽打罵而拒絕排尿,這也許會更增加他尿濕褲子的次數,也對他的身體發育產生嚴重影響。
4.讓孩子明白尿濕褲子是不好的事情。
有的孩子對於尿濕褲子這件事的看法,會如事例2的孩子那樣,多半會認為“尿濕就濕了唄,再換就好了”。盡管這樣的孩子看來是心理素質“不錯”的表現,可是媽媽一定要讓他明白“尿濕褲子是件不好的事情”,不能無所謂地對待。
媽媽要給孩子講清尿濕褲子給他帶來的不良影響,要讓他從內心認識到不應該尿濕褲子,這樣才能保證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問題六:孩子不愛午睡怎麼辦?
孩子正處於發育階段,在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從早晨到中午,聽課、遊戲等多種活動會使他的身體變得疲勞。而且,孩子在午飯之後也需要一段時間靜養,以幫助食物消化。因此,午睡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現實情形卻是:很多孩子並不願意睡午覺。
經典事例
事例1:
幼兒園的老師向媽媽反映,3歲的安安中午不睡覺,而且還影響其他的小朋友睡覺。媽媽聽了也覺得很頭疼,因為安安一直都不愛睡午覺。
於是,媽媽決定和幼兒園的老師一起,幫助安安調整作息時間,爭取讓他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都能按時去睡覺。周末的時候,媽媽將幼兒園的午休時間“搬”到了家裏,時間一到,媽媽就讓安安上床。一開始,他還是睡不著,媽媽就給他講故事,哄他慢慢睡。但一周過後,安安開始有了改變,雖然偶爾還是不好好午睡,但總算是能睡著了。一個月以後,因為每天都午睡,安安已經養成了習慣,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家裏,他都能安靜地睡午覺了。
事例2:
一天中午,4歲的小川在幼兒園的床上躺了許久都不能入睡,他隻能不停地翻來覆去。老師悄悄走了過來,小聲地讓小川起床,並把他帶到了活動室。
老師對小川說:“我們畫一會兒畫吧。”小川問老師:“我不用午睡了嗎?老師不會罵我吧?”老師笑著說:“老師怎麼能罵你呢?既然你睡不著,畫畫也是可以的。不過,明天你可要好好睡覺了,記住了嗎?”小川拿著小畫筆點了點頭。
教育感悟
大多數孩子到了中午都需要午睡,以休息身心,補充精力。但是,有的孩子就屬於精力旺盛型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好好地睡午覺。麵對這樣的情況,媽媽應該引起注意。要知道,3—6歲的孩子正處在快速的生長發育時期,每天需要11—12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僅僅靠夜間的睡眠是不夠的,午睡是很好的睡眠補充,即使對那些精力充沛、沒有困意的孩子也是必要的。
而且孩子身處在一個集體之中,應該學會遵守規則。幼兒園的午睡就是一種規矩,如果別的孩子都安靜地睡覺,那麼他也應該盡量去睡。若是隻有他例外,也將不利於他的個性培養。所以,媽媽應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要求孩子按時午睡,讓他養成午睡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