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研究概述:背景、進展與主要成果
(一)項目研究背景
進入新世紀,中國高等學校在極富震撼力的現代教育新理念的引領下,駛上了旨在促進科學發展,提高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發展快車道。針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麵臨的新機遇和挑戰,教育部先後頒布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1]4號)、《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麵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7]2號)等一係列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文件。作為重點建設的大學,應該義不容辭地肩負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神聖使命。近年來,國內許多大學自覺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吸收世界一流大學的先進辦學理念和經驗,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並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新體係和新模式,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濫觴和世界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增長不斷加快,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家間的人才競爭成為一切競爭的焦點。麵對國內外新的發展形勢,黨中央作出了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這對中國的大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曆史反複證明,沒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任何所謂的人才都不可能擔負起振興民族國家的大任。我們國家正處於和平發展的關鍵階段,國際的激烈競爭和國內空前的社會變革對大學培養的人才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養和以關愛他人、維護社會、國家利益為特征的社會責任意識的教育放在人才培養工作更加突出的地位和高度加以強調和實施。培養一大批站在時代前列、具有強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是時代賦予大學的神聖使命。如何將各個大學的大學精神、文化傳統和學科優勢有效地融入到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和模式中,培養大批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必須探索解決的緊迫任務。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對大學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培養大批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掌握批判性思維方法,擁有自主應用能力、養成創造性工作習慣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是擺在我們每一所高校麵前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如何將大學的科研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以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目標,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這是我們麵臨的嚴峻挑戰。
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現代金融產業的不斷創新對高層次金融、經濟人才的質量和規格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對於具有國際化視角的金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外公司的大量進入及本土化經營,對高新技術人才及懂得世界貿易規則的金融、管理、貿易、法律、會計等方麵的高級人才的需求將大大增加。在21世紀,隨著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不斷培養出具有全球視野、能夠適應國際競爭的高素質金融人才。為了盡快培養這類專業人才,金融教育必須先行一步,通過相應的改革設計,努力培養出大批既掌握本國金融運行特點和規律,又通曉國際業務運作的高級金融專門人才。我國目前的金融人才培養,不論在培養模式還是教學方式方麵都受到極大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本課題主要以具有經濟學和金融學學科優勢、國家重點建設大學的人才培養實踐為研究對象,探索以本科為基礎,以碩士或博士為出口,具有廣闊的國際文化視野,精通外語,知識結構合理、專業知識紮實精深,創新力和競爭力強的高層次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
(二)項目研究基礎
1.調研基礎
為了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探索我國高等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教育部高教司對我國高等財經教育人才培養現狀進行了廣泛的調研,於2005年形成了《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調研報告》。該報告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文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