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為港口城市打下基礎(1 / 3)

獸牙挑出來的三塊備選駐地,其中有兩個都在鹽部落和食部落的地盤,最後一個則是食部落和漁部落的中間,這三塊地各有各的特點,獸牙一時間也不好做出選擇。

羅衝坐在家中的炕上,將獸牙畫的幾張地圖都擺出來,然後再對照文字明仔細看了起來。

三塊駐地中,位於鹽部落的是一塊開闊的灘塗,這裏無遮無攔,沒有巨大的岩石高山,海水邊的灘塗比較陡峭,因此水位也比較深,高朝位的時候海邊的水深能達到三十多米,低潮位也有十多米的深度。

這裏的海水十分清澈,呈深藍色,在海麵上肉眼未發現明顯礁石,靠近海岸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粗砂和石子,按理這個水位的深度足以停靠萬噸巨輪了,不過羅衝並沒有立刻做出決定,倒不是什麼別的原因,而是因為潮汐落差太大。

從低潮位的海岸線到高潮位的海岸線雖然陡峭,但是寬度也有七百多米,再加上這個將近二十米的潮汐落差高度,想要建造一個港口實在太難了。

如果把港口的棧橋也就是碼頭建在低潮位的海岸線上,那麼等到漲潮的時候,海水就會把整個港口淹到海底去,但要是建在高潮位的海岸線,等落潮的時候棧橋就會懸於海麵二十米高,這麼高的落差,船還怎麼卸貨?

除非建造一個浮動棧橋,否則基本上就沒啥用,但是按照現在漢部落的實力和技術,想要建造一個浮動海港,那實在太難了。

而且還有一個讓羅衝看不上這裏的原因,就是這個港口的周邊地區不怎麼好,這裏完全就是一片什麼都沒有的荒地,也不靠近竹島土著的村莊,周圍的土地鹽堿性太重,也種不出什麼糧食,更沒有什麼有用的礦產,樹木也比較少,都是一些稀樹林和竹林,總之就是一句話,沒有多大的開發價值。

第二處備選駐地位於竹島的北偏東方向,屬於食部落管轄,這裏倒是景色秀麗,有山有水有綠樹,海邊就是山,不過是土山,想要施工的話難度不大,樹林也不少,山上都是參的古樹,附近還有食部落的幾個村莊,有人口居住,雖然村民世代砍伐木柴,但是樹木的自愈能力遠比他們砍的要快,所以至今仍然很茂盛。

最重要的是,這裏的山腳下還有一條二十多米寬的淡水河,是周圍幾個村莊的原住民灌溉良田,汲水生活的重要水源。

從海邊向裏翻過土山,山下就是一片平原,那條淡水河就在平原上流淌著,蜿蜒著向東流去。

至於海邊的水文情況,依然是潮汐落差太大,這裏的海灣也沒有什麼礁石,水深也完全沒問題,所以除此之外,羅衝對此還是比較滿意的。

首先是海邊的山都是土山,土層深厚,還有充足的淡水水源,以及大片的林木資源,這些條件對於駐地的建設都非常有用,土多首先是容易挖掘和造型,可以拿來建造夯土建築,靠近水源,也可以用來發展農業種植,林木資源豐富,不僅自己駐地建設需要木頭,將來使團還能就地取材製作一些器具賣給當地的土著,所以羅衝還是非常看重這個地方的,不過他依然沒有確定用這塊地方。

沒看上的原因有兩個,首先還是潮汐落差太大的問題,第二是因為海邊的土山,這厚土和森林雖好,但卻成了一道阻礙通往竹島內陸的屏障,如果隻是步行那當然沒問題,可這是貨運港口,每都需要運輸大量物資進入竹島,但港口與內陸的交通卻被土山擋住了,要想運輸大批物資就還要修路,這難度雖然不大,卻需要浪費很多時間。

最後的第三塊地讓羅衝看的眼前一亮,這裏的環境和前兩個都不同,簇位於整個竹島的東北角,是最靠近大陸的一個地方,而讓羅衝最喜歡的是,這裏居然是竹島上那條大型淡水河的入海口。

淡水河入海口,光是看這幾個字就不難猜出周圍的地理環境,河水衝擊泥沙形成的廣闊沙灘,整體地勢也呈現內高外低的走勢,不然河水也不會從這裏流入大海,水都是往低處流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