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57:孩子抱怨愛發牢騷(2 / 2)

聽完正興的話,媽媽了解到這位老師的教學經驗不足,這讓媽媽心裏感到有些遺憾。但是,轉而一想,並不是有好的老師才能有好的學習成績。於是,媽媽告訴他:“你知道嗎?你這是在為自己的學習失敗找借口。”正興一臉冤枉:“我沒有啊。”媽媽質問他:“你認為自己上課沒聽懂完全是受老師的影響,可是,你沒聽懂,為什麼同桌就能聽明白呢?”正興無言以對。媽媽繼續對他說:“孩子,你不能把學習的成功歸於自己,而把學習的失敗歸於老師。”

這下,正興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學習不好是自己的問題了。從此,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再也沒有抱怨過老師。

讓孩子知道發牢騷不能解決問題

當孩子抱怨發牢騷時,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對他所抱怨的人或事物的態度和看法,讓孩子知道抱怨對事情本身沒有任何意義,發牢騷不能解決問題,並且愛抱怨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

思超是個愛抱怨的孩子,被椅子絆倒了,他會不停地抱怨媽媽沒有把椅子放在合適的位置;不小心被花園裏的月季紮到了,他會抱怨園丁偷懶不修剪枝條……思超很討厭學校裏的音樂老師,他常對媽媽發牢騷,今天說音樂老師粗心,把歌詞都寫錯了;明天說音樂老師愛睡懶覺,結果上課遲到了一分鍾;後天說音樂老師很會巴結校長,還和體育老師是死對頭等等。媽媽問他:“那麼,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思超想了想,說:“嗯,學識淵博、幽默、善良、和藹可親,反正他就得是很好的人,我都不知道怎樣形容了,最重要的是把學生當做是自己的孩子來愛護。”媽媽點了點頭,告訴他:“孩子,你想的未免太完美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老師也不例外。即便你整天不停地抱怨、發牢騷也是不能改變音樂老師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正視現實,接受老師的缺點,多找找老師的優點。”

聽了媽媽的話,思超不再埋怨音樂老師的缺點了,慢慢地,他還發現了音樂老師的許多優點呢。

傾聽孩子的牢騷

當孩子發牢騷時,父母要對孩子的遭遇表示理解,讓孩子知道父母和他有同樣的感受。不管孩子說什麼,父母盡量不要反駁他,最好是靜靜地傾聽,讓孩子把不滿的情緒都發泄出來,這種方式比口頭上敷衍孩子更有意義。

夢晨是個怨言比較多的孩子,比如,下雨天她會沒完沒了地絮叨“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也不能出去玩了”,大晴天,她會抱怨“太陽太毒,曬得胳膊疼”……一天下午放學回到家,夢晨埋怨同桌不夠朋友,她把很久以前同桌做錯的一些小事全搬了出來。媽媽隻是看著夢晨,表示自己正在聽她說話,除了時不時地“嗯”幾聲,並沒有過多地發表意見。

夢晨嘮叨了半天後憤怒地告訴媽媽她恨自己的同桌,以後再也不要理同桌了。媽媽問她為什麼。夢晨說今天自己忘記帶筆記本了,可是同桌卻連一張紙都不肯主動借給她。媽媽說:“哦……”這時,夢晨意識到自己說得有些過分了,便說:“確實,有時候我會忘記帶東西。”媽媽對她說:“嗯,其實你希望自己沒有忘記帶。”夢晨說:“是啊,我應該在課桌的抽屜裏放一些備用的紙。這樣的話,我再忘記帶筆記本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麻煩了。”媽媽對她說:“看來你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夢晨為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高興地跳了起來,她不再埋怨同桌,從桌子上拿出一疊紙放進了書包,準備明天放進課桌的抽屜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