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晨曦告訴媽媽,亮亮偷拿同學的文具挨老師的批評了,同學們都看不起他。現在自己也很討厭亮亮,不願意和他做好朋友,以後也不想讓他到家裏來玩了。媽媽認為,亮亮在本質上是一個很好的孩子,可能是一時糊塗犯了錯誤。任何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隻要改正了就是好的。於是,媽媽告訴晨曦:“隻要亮亮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你就應該依然和他做好朋友。何況上次你生病的時候,亮亮還天天去醫院幫你補習功課呢。”晨曦想了想,同意了媽媽的看法。媽媽繼續說:“既然你們是好朋友,那麼好朋友就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一起進步,這樣才夠‘意思’!”晨曦笑了,高興地點了點頭。
後來,亮亮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和晨曦的友誼也進一步加深了。
讓孩子學會善待他人
改變孩子心胸狹隘的性格,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平時,父母應該教孩子對別人多一點忍讓與關心,這樣,別人也會寬容自己,體諒自己。讓孩子知道,假如自己粗魯,是絕不會得到別人的友善相待的。隻有寬容地對待別人,對別人多一份理解與尊重,才能獲得別人的喜愛和支持,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
有一次,茜茜放學回到家對媽媽說:“媽媽,我們班的凡凡真笨,連毽子都踢不好。今天下午踢毽子比賽時,就她踢得最少,害得我們小組輸得很慘。我們幾個都很恨她,再也不想理她了。”茜茜明顯地流露出不滿和埋怨的情緒。媽媽勸茜茜要體諒凡凡,不能這樣對待她。可是,茜茜不聽,她有自己的理由:“媽媽,我都這麼生氣了,你也不幫我罵罵她,替我解解氣!我不會和她說話,也不會原諒她的。”
這時,媽媽想起了去年茜茜參加接力棒比賽時,由於緊張,在她剛接觸到接力棒的邊緣時,接力棒一下子從她手中滑落了,影響了班裏的成績。但是同學們並沒有責怪茜茜,反而安慰她鼓勵她。媽媽對茜茜提起了這件事,告訴她:“假如當時同學們責怪你,你心裏是不是更難受?”茜茜點了點頭:“媽媽,我懂了,我再也不埋怨同學了。”媽媽和藹地告訴她:“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凡凡有缺點和不足之處,不應該嘲笑她,瞧不起她,而應該多幫助她,是不是?”茜茜認真地回答:“是。”
第二天,茜茜就開始教凡凡踢毽子。凡凡的英語很好,她也經常給茜茜傳授學習英語的技巧和經驗。後來,她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用故事教育孩子
父母要正確運用孩子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可以選擇一些體現寬容品質的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借此教育孩子。
小奇所在的班裏有一位力氣很大的同學,是班裏的“霸王”。這個“霸王”經常用拳頭欺負小奇和其他同學。
一次,小奇告訴媽媽他想把同學們聯合起來,一起捉弄、報複一下這個“霸王”,以解心頭之恨,可是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好。媽媽想了想,給小奇講了“負荊請罪”的故事: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麵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回避、容忍,不與廉頗發生衝突。廉頗知道原委後,深感慚愧。於是,背負荊條,上門請罪。講完後,媽媽告訴小奇:藺相如的寬容避免了內訌,換來了友誼,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同學之間也同樣要大度、寬容,相互團結、相互尊重才會有珍貴的友誼。聽了媽媽的話,小奇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小奇盡量主動地多和那位“霸王”交往,爭取做他的好朋友,不再孤立他,事事幫助他。在小奇的感化下,那位“霸王”欺負同學的現象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