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媽媽的話,霖霖知道拍打小狗可能會被咬,以後他就不敢再隨便摸小動物了。
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危險性
假如孩子在試圖進行某次冒險行為時遭到了父母的阻止而沒有得逞,那麼他就會在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再次進行他的冒險試驗,這樣的結果往往會更可怕。因此,父母不要總是想辦法束縛孩子的行動,而是要在不幹涉孩子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循序漸進地引導,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危險性。
欣欣的媽媽就非常明智地對待了她的冒險行為:
一天,欣欣拿著一根小鐵絲準備去捅插座的插孔,看有沒有電。幸好,這個危險的行為被媽媽及時地發現了。
媽媽快速走到欣欣身邊,對她說:“寶貝,你在玩什麼有趣的東西?媽媽幫你找個東西,比小鐵絲更好玩。”說著,媽媽帶著欣欣去另外一個房間找來了一隻測電筆。
媽媽教欣欣用測電筆去接觸插座的插孔,測電筆上的燈馬上亮了,當測電筆離開插孔時,燈又滅了。看到了這種奇特的現象,欣欣拍著手喊道:“太好玩了,太好玩了!”
媽媽告訴欣欣,她手裏拿的這個東西叫測電筆,它是人們用來檢測電線、插座等是否有電的工具。媽媽又問:“你知道我為什麼不讓你用小鐵絲玩嗎?”
欣欣搖了搖頭。
媽媽告訴她:“電是非常可怕的,它會通過小鐵絲傳到人的身上,把人電得很痛,甚至會把人電死呢。”
欣欣歪著小腦袋問道:“為什麼用測電筆去觸電人就不會被電死呢?”
“寶貝,你這個問題問得太棒了!你想一想,電線的外皮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塑料呀。”
“嗯,對,塑料能夠包住電,所以電線中的電才不會跑出來。你看這個測電筆,手拿的這一端不就是塑料嗎?所以,它才不會使人觸電。”
聽了媽媽的解釋,欣欣很滿意地說:“哦,我明白了,媽媽。我以後再也不用小鐵絲去觸電了。”
欣欣的媽媽非常聰明,她的做法既滿足了欣欣的好奇心,又讓欣欣通過親手做試驗了解了電的危險性。這樣,欣欣不但不會再做用鐵絲試電的事情,並且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對電表現出一定的謹慎。
嚴格按照一定的規則約束孩子的行為
許多孩子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動,從不考慮後果,也記不住以前的教訓。父母要減少孩子危險行為的可能性,最好對孩子的行為活動設定相關的規則,並嚴格按照規則來約束孩子的行為。
強強總會讓媽媽的神經繃得緊緊的,因為他可能一會兒觸摸飲水機的開關,一會兒爬到窗台……雖然他的額頭上已留下了傷疤,但他仍然會不停地惹麻煩。為此,媽媽給他製訂了許多規矩,比如,一些擺設類的物品,隻能觀賞而不能拿來做玩具;不能使勁拽窗簾;不能拔鍵盤上的按鈕……一天,強強突然看到了放在書架中的一件玻璃老虎製品,他立刻對媽媽說:“我要那個‘老虎’,我要玩。”為了防止他把玻璃製品摔壞,媽媽趕緊給他打開了電視,讓動畫片來轉移強強的注意力。然而就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中,媽媽發現強強已經爬到了沙發的靠背上,他正搖搖晃晃地試圖站起來。媽媽馬上把他抱下來,問:“你告訴媽媽,隻許看不能玩的東西有哪些?”強強一一回答了出來,包括那件玻璃製品。這樣,媽媽就有了充分的理由不允許強強玩玻璃製品了,無論強強怎樣要求媽媽都不同意,他得不到最後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