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是男孩的天性,淘氣是小男子漢的象征。男孩似乎就是在玩中長大的,媽媽要讓他玩,鼓勵他玩兒,讓他越玩越聰明。
但是玩兒有選擇,玩兒要有限度,玩兒也要有原則。因為不良的玩兒可能會讓男孩玩物喪誌,不良的玩兒可能會讓男孩迷失前途……
細節85:男孩貪玩是天性使然
媽媽提問:孩子太貪玩了,該怎麼辦呢?
兒子今年已經11歲了,但是他整天就知道貪玩,對學習毫不上心。我很少見他能主動學習,即使是我在一旁“監督”的情況下,他也總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有一次更讓我生氣,周六剛吃完早飯,兒子就跑出去找同學玩了,中午在同學家吃的午飯,直到吃晚飯時他才回來,還說沒玩夠呢。晚飯後,我讓他寫作業的時候,瘋玩了一天的兒子卻在小書桌前坐了一會兒就睡著了。
孩子都這麼大了,怎麼還這麼貪玩呢?我該怎麼教育他呢?
專家解答: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媽媽要有妙招應對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歡玩也無可厚非,而且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壓力的確很大,腦力勞動也的確很辛苦。因此,周末或節假日媽媽應該允許孩子有一定的娛樂時間,給孩子適當的調節和休息的機會。
但是,當孩子貪玩影響了正常學習及日常生活時,媽媽就需要進行幹預,對孩子過度的貪玩絕對不能姑息縱容,要防止男孩玩心惡性膨脹,由“好玩”變成“貪玩”。例如,有些孩子好玩網絡遊戲,但這樣強度大的遊戲往往會過多耗損孩子的精力和能量,從而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
那麼,怎麼去幹涉孩子的貪玩行為呢?孩子貪玩,媽媽也不可能長期地陪伴孩子或監督孩子,而暫時實施的強硬措施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最好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讓孩子把精力從貪玩上轉移出來,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為媽媽支招:
第一,男孩貪玩,媽媽要關注他的學習壓力是否太大。
如果孩子某一段時間出現了貪玩的行為,媽媽首先要關注一下孩子的學習壓力是不是太大了,如果學習壓力太大,孩子就有可能通過“玩”的方式來逃避學習。
小男孩新新最近非常貪玩,放了學他就玩,也不複習功課或做家庭作業,這讓他的媽媽非常擔心。因為新新上次考試的成績不夠理想,媽媽還讓新新寫了保證書,讓他保證這次好好考試,可是眼看快要考試了,新新卻絲毫沒有進入備考狀態。
即使媽媽強製性地要求新新看書,他也是心不在焉。有一次,讓媽媽更為生氣的是,新新看了一個小時的課本,目光居然還隻停留在同一頁上。麵對這種情況,媽媽隻好求助於新新的老師,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
原來媽媽對新新的學習要求超過了他的承受能力,讓新新開始厭倦學習,轉而將精力放到了玩上。根據老師的分析,新新的學習強度已經超過了一個普通小學生的承受能力。媽媽在課後給新新安排的家教和補習,不但沒有起到提高成績的作用,反而產生了事倍功半的惡果。新新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已經夠多了,再加上幾個小時的課外學習,這樣的學習強度徹底消滅了一個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於是,媽媽馬上調整了方法,讓新新在放學後有足夠的時間去玩樂。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發現新新反而自己縮短了玩樂的時間,主動拿起書本學習了。
第二,男孩貪玩,媽媽可以讓他把“玩”和“學”結合起來。
“玩”和“學”並非一定是對立的,媽媽完全可以讓男孩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比如,媽媽可以給孩子多講故事,講故事的方式屬於玩,但是這種玩的方法可以成為一種學習的補充。媽媽可以從古今中外名人成長成才的事例入手,告訴孩子成功來自不斷的努力,從而使孩子明白:學習是他的天職,隻有勤奮學習,才有可能實現人生的理想。在孩子接受了這個觀點之後,媽媽再告訴孩子,玩隻是一種調節,是放鬆自己,調節自己的方式,是為了更好地學習。這樣,孩子就更容易在愉悅的心態下接受媽媽的觀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媽媽還可以鼓勵孩子要學習名人成功的方式、方法,學習他們卓越的品質和不懈奮鬥的精神。這樣,就可以達到讓孩子在“玩”中“學”的目的。
另外,孩子還可以在“學”中“玩”。比如,媽媽可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讓他把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他學習的興趣。又如,學數學時,媽媽可以根據數學計算公式,變換著讓他做一些數字遊戲,這同樣能達到讓孩子在“學”中“玩”的目的。
第三,男孩貪玩過度,媽媽決不能姑息縱容。
如果男孩貪玩過度,媽媽就要采取堅決的態度來製止他,一定不能姑息縱容,免得他形成壞習慣。
小男孩超超的媽媽平時一直非常支持他“玩”,每到周末的時候,媽媽就會帶超超出去玩,媽媽認為這樣不但起到了讓孩子放鬆的作用,而且還能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
不過,這有一個條件在先,那就是周六的時候超超需要按時按量地完成所有學習任務,並且通過媽媽的考核,才能夠獲準去遊玩。超超也同意了這麼做。可是,有一次,周六的晚上,媽媽檢查了超超的作業,他由於貪玩並沒有按照要求按時按量做完功課。媽媽認為應當給超超一個小小的懲罰,以免他下次再犯這種錯誤。
於是,周末那天,媽媽就非常堅決地和爸爸兩個人出去旅遊了,而將超超留在姥姥家寫作業。回來後,媽媽拍的那些豐富多彩的照片深深地刺激了超超,他認為實在不該因為貪玩而錯過了這次和爸爸媽媽一塊遊覽的機會。之後的幾個周末,不用媽媽多說,超超就會自覺安排好周六的學習時間,然後在周日的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盡情地遊玩。
細節86:豐富男孩的課餘生活
媽媽提問:孩子抱怨生活單調,怎麼安排他的課餘生活呢?
孩子總抱怨生活單調,周一到周五上課,而周末似乎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排他的課餘生活。有一次,我發現孩子寫作文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內容空洞,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寫的都是固定的幾件事。看來他是缺乏寫作素材,也許他的課餘生活太單調了。
我批評他的時候,他也非常委屈地說:“每天的生活都那麼單調,還能寫什麼內容呢?”這讓我意識到必須幫孩子豐富課餘生活了,我具體該怎麼做呢?
專家解答:男孩的課餘生活因豐富而精彩
很多男孩的課餘生活都非常單調,那是因為媽媽常常會有一個不正確的態度,那就是認為男孩的課餘生活必須要有意義。比如,打籃球能夠鍛煉男孩的身體素質,於是除了學習之外,媽媽就讓男孩把打籃球當做唯一的放鬆方式。
而實際上,科學、合理的課餘生活不能以單純的“意義”來衡量,重要的是要多樣化,要豐富多彩。不同的課餘內容能夠鍛煉孩子不同方麵的能力,與其讓孩子抱怨生活單調,不如讓他的課餘生活因豐富而變得多姿多彩。
為媽媽支招:
第一,不要讓過多的學習負擔影響了孩子的課餘生活。
媽媽應該把課餘時間還給男孩,有的媽媽讓孩子瘋狂地參加各種學習班、興趣班、特長班,從周一到周五的每個晚上都安排得滿滿的,周六、周日也不例外。孩子沒有自由活動時間,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天天處在忙碌、緊張中,生活得很不愉快。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比如看電視、和同學一起交流、打籃球、玩電腦、看自己想看的課外書籍等等。要知道豐富的課餘生活不僅有利於男孩的全麵發展,而且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在經過一段時間緊張的學習後,應該有一個放鬆期,如果業餘時間孩子也得不到放鬆和休息,就會影響他的成長發育。
第二,讓孩子自主選擇健康的課餘生活。
媽媽應該讓孩子在自願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課餘生活,不應該強製性地讓孩子參加某種活動。當然,也要讓孩子選擇那些有益的課餘生活方式,並對孩子的選擇進行合理化引導。比如,有的男孩課餘生活就是看電視,媽媽可以讓男孩通過看電視來了解社會、學習知識。對於一些不適合孩子看的內容,媽媽要有效控製,比如一些凶殺、暴力等不健康內容。這些內容不僅會浪費孩子的寶貴時間,還會妨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第三,用家務活動幫助男孩豐富課餘生活。
勞動也是課餘生活的一部分,它和休息、放鬆並不矛盾。可能家長會有這樣的誤區,認為孩子本身學習就已經很累了,如果再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豈不是更累?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學習屬於腦力勞動,而家務活都是體力勞動,它們之間並不衝突。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完全可以讓孩子以家務勞動的方式來休息自己的大腦。
小男孩振振的作文寫得非常好,這些內容都源於他豐富的課餘生活。他在作文中描述的課餘生活還有一部分內容是做家務。
振振的媽媽很重視孩子的課餘生活,除了讓他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外,還鼓勵他積極做家務。例如,媽媽包水餃的時候就會叫上振振,剛開始振振什麼都不會做,但是在媽媽的耐心指教和他自己的反複練習下,終於掌握了包餃子的一些基本方法。
振振在作文裏寫道:“看著一排排餃子,像一對對整齊的士兵排列在操場上,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這樣的課餘生活,既有意義也有樂趣,很值得媽媽們借鑒。
第四,在課餘生活中培養男孩的興趣。
豐富的課餘生活是男孩培養興趣和愛好的重要途徑,媽媽可以通過給男孩安排多樣的課餘生活,從中發現、培養他的興趣和愛好。
童童是學校裏出了名的“象棋高手”,這和他在課餘生活中愛好下棋有關。媽媽一直很重視童童的課餘生活,每逢周末,媽媽就會帶童童去少年宮參加各種活動。
在一次少年宮的活動中,童童喜歡上了下象棋。媽媽發現了童童在這方麵的愛好之後,就專門培養他。媽媽為童童買了一本棋譜,還經常陪他練棋,在媽媽的“陪練”下,童童的棋藝精進。媽媽通過豐富童童的課餘生活,發現了他的特長,這給童童和媽媽都帶來了不小的收獲。
細節87:男孩淘氣並非壞事
媽媽提問:我家男孩淘氣怎麼辦?
我家的男孩特別淘氣,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有一次,正當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一時沒有注意他就跑到了花園後麵的台階上往下跳,當我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跑到了第四層的台階開始往下跳。雖然沒有發生危險的事情,但還是令我倒吸一口冷氣。
每當發生這種情況,我就非常苦惱,很多時候也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大聲訓斥他。訓斥不了幾句,他就會哭。雖然我知道訓斥他或罵他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但是我卻控製不住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
專家解答:男孩的淘氣行為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男孩的淘氣行為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也許你並不知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男孩的調皮是一種好奇心的表現,所以沒有必要過於緊張。具備良好的心態,才能找到合適的應對方法。
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大吵的方式麵對孩子,因為這非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使事情惡化。表麵上看,孩子一時能夠避免淘氣的行為,但是這種強製的行為不能根除你的內心擔憂,孩子的好奇心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越來越強烈,孩子的淘氣行為會在嚴厲的管束下越來越變本加厲。
其次,也要注意正確區分孩子的“活潑”和“調皮”。麵對孩子的行為,不能輕易地認為孩子“調皮”,要知道,很多傳統的教子方法都一直要求孩子安靜、聽話,媽媽也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實際上,孩子愛說話,愛笑,愛動,並不是因為孩子調皮,而是天性使然。
最後要注意的一點是,孩子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必要的時候,媽媽應該主動給孩子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能讓孩子依靠運動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的是,要在不幹涉孩子的前提下盡量保護孩子的安全。
為媽媽支招:
第一,當對孩子人身安全沒有威脅的時候,讓孩子盡情玩耍。
有個叫小東的小男孩,總是喜歡玩水。有一次,小東的媽媽午休起床時發現,小東在廚房用手堵住水龍頭的出水口,讓流出的水濺得滿地都是。於是,媽媽狠狠地批評了小東。可是沒想到的是,小東雖然不在廚房玩水了,一次下雨的時候,卻又在雨裏玩了起來,結果所有的衣服都玩濕了不說,而且還患上了感冒。後來,小東的媽媽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那就是給小東準備好小雨衣、小雨鞋,讓他在雨中玩個痛快。這樣做,讓小東對水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果然,小東在水裏玩過幾次之後,竟然對玩水徹底失去了興趣。小東的媽媽再也不必為小東的調皮而頭疼了。
第二,必要的時候讓孩子承擔調皮的後果,讓他在教訓中得到警戒。
小男孩常常會因為調皮而“惹麻煩”,麵對這種情況,很多媽媽都會幫助孩子去承擔後果,但是這樣做,並不是真正地“幫”孩子,反而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了孩子。例如,當孩子因為調皮而傷害到別人的時候,媽媽就一定不要給孩子找借口,如果父母每次都為孩子承擔責任,孩子就會把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當做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一旦父母沒有幫他把事情處理好,孩子就會埋怨媽媽,甚至會憎恨媽媽。所以,必須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意識到錯誤,才能改正錯誤。
第三,在孩子的淘氣中,發現孩子的亮點,去培養孩子的能力。
例如,偉偉走路的時候非常愛踢小石子,爸爸發現了他的這個壞習慣,就非常嚴厲地批評了他,還告訴他說“如果這樣把鞋子磨破了,新鞋就‘泡湯’了”。偉偉接受了爸爸的勸說,再也沒有踢石子。
可是有一次,爸爸卻發現,偉偉走路的時候,居然又開始踢礦泉水瓶子。偉偉的爸爸感到非常無奈,這時偉偉的媽媽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主意,那就是認真聽偉偉講述這樣做的原因。通過傾聽發現,原來偉偉在公園裏發現了很多人在一起踢球,很好玩,於是他也非常想學會踢球,在爸爸媽媽沒有及時給他買球的情況下,他隻能悄悄地踢別的東西用來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