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金錢的第五定律(4)(3 / 3)

過度自信心理對個體的危害是在你沾沾自喜,認為萬事順意的情況下,危機與風險卻悄悄地聚積著,慢慢地向你侵襲過來,在你的心理與財力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使你受到沉重的打擊。

一點建議:

1.將自己最高和最低的預期打折。假設,你購買了一隻股票,你預期收益是20%,這種預期可能就帶有你的過度自信,你可以把20%的預期收益打個8折,收益了16%也可以落袋為安;你預期這隻股票最低跌幅不會超過20%,也許你根本就沒有什麼根據,你就可以把20%的跌幅打個8折,跌了16%就迅速離場,以避免更大的損失。把自己的預期打折,減少了由過度自信帶來的盲目樂觀,心理上的承受力也就比較大一些。要知道,人的期望值越大,失望值就越大,心理的承受力就越小。

2.在作重要的財務決定時,你應該找信得過的朋友和專家,向他們描述促使你作出決定的原因,和你具備的資源,而不是簡單籠統地問人家你的決定正確與否。你描述的過程中,朋友和專家就可以分析你的決定是不是心血來潮,一廂情願,是不是你過度的自信,你的決定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這樣他們提出的建議才是有理有據的。

理財心理迷宮(十三)

假設,有人背對著你,在兩個袋子裏裝了同樣多的籌碼。其中一個袋子裝有2/3的紅色籌碼,其餘為白色;另一個袋子正好相反,裝有2/3的白色籌碼,其餘為紅色。你必須猜哪一個袋子裏紅色籌碼裝得多,哪一個白色籌碼裝得多。

你可以從A袋抓一把籌碼(比如說5個),從B袋抓幾把籌碼(比如說30個)。結果,從A袋抓出來的5個籌碼,有4個是紅色的,從B袋抓出來的30個籌碼,有20個是紅色的。你認為哪個袋子裝的紅色籌碼比較多呢?

理財心理分析:

大部分的人可能推斷A袋裝的紅色籌碼比較多,因為你從A袋抓出來的籌碼,有80%(5個中占了4個)是紅色的,而從B袋抓出來的籌碼,隻有66%(30個中占了20個)是紅色的。但是,如果你猜B袋裝的紅色籌碼比較多,會更加合理一些。因為根據統計原理,樣本越多(30個對5個),推論出的結果就越可靠。在理財問題上,人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經常根據一些毫無意義或微小的樣本來作出決定。

保險理賠難是很多消費者的普遍認知。可是,大多數人並沒有親身經曆過保險理賠,隻不過道聽途說,以偏概全;隻不過身邊的個別案例,在有失公允、情緒化的情況下你就下了結論,作出了判斷。豈不知,據新浪網調查,國內的保險理賠率高達95%~97%,也就是說,100個人出險了,有95~97個人都獲得了理賠。與個別拒賠案例相比,誰更有說服力,我想,結果自然是一目了然的。

做股票賺錢,能賺大錢,也是很多社會大眾的普遍認知。可是,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股市,不了解技術分析,不了解如何判斷大盤走勢,就認為自己也可以在股市裏賺大錢,就想入非非,傾囊而出。豈不知,股票市場裏,散戶隻有7%的人可以跑贏大盤,獲得收益,78%的股民都是賠錢的,這就是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