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行提出了疑問。
波塞冬道:“你可知道生命力場究竟是什麼?”
陳行想了想,然後道:“每個人、每個生物的誕生,都代表著新的力場生成。生命力場是生命存在的一種物質形式,每一個生命力場又各具自己的本質,這就是它們的場量和場性。影響生命力場的因素不同,所以每一個生命磁場的本質也就各具差異。
生命力場存在於血、肉、骨、腦、髓、經、絡所組成的形體之中。
它是靈與肉的結合,陰與陽的結合,神與識的結合,將身體與靈魂統一起來,認識、感受個體獨一無二的力場,並與外界的力場對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並且在真實世界當中為之體現。這就是生命力場?”
“看來地球意誌對你倒是厚待,連這些東西都早早告訴你了。”波塞冬道,“不錯,生命力場是生命存在的一種物質形式,是個體整體強盛之後,與環境產生共鳴之後,施加於環境的力量。
理論上來,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生物,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生命力場。就像你在地球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人的生命力場,也都是完全不同的。隻不過大多數人都無法深入的挖掘自己的力場,所以走上了殊途同歸的道路。”
“當然,我要的重點不是這些。”波塞冬道,“力場有千變萬化,但是其覆蓋方式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以場源也即生物個體為圓點,在宇宙空間內與環境重疊的一個圓形。”
“最開始開啟生命力場的生物,力場微弱,可能隻能覆蓋身周數米範圍。而麵對著最初的方寸之地,就會有很多人會麵臨‘質’與‘量’的抉擇。”
“生命力場是在範圍內對某種現象進行控製的能力,可以是水火風土、也有可能是風暴和海嘯,當然也不排除是其他生物的情況。那麼,在這個可操控的範圍內,是走‘質’還是走‘量’,就需要開啟生命力場的人來自己決定。”
“如果走‘質’,那麼就加強力場的密度,自然在這個範圍內,你對‘現象’的控製力就更強,如果有和你能力類似的其他人與你力場重疊的話,那麼在這個重疊的範圍內,就會出現他完全被你壓製的情況。”
“如果走‘量’,那麼就增加力場的覆蓋範圍。我見過有的宇宙強者力場一開,甚至覆蓋半個星球的情況。屆時你完全可以在千裏之外擊潰敵人,而敵人甚至連你的衣角也看不見。”
陳行打斷道:“難道就不能質量並存嗎?”
波塞冬看了他一眼,道:“並不是不能,而是質與量之間,有一個權衡。”
“生物一旦覺醒生命力場,除非死亡,否則力場是會隨著時間逐漸成長的。當然這個成長的速度,是根據個人的賦以及其他因素而各有不同。”
“而質與量的側重,是沒有盡頭的。”
“也許你可以放棄‘量’,隻專注於‘質’的提升,使自己在十米之內的力場強度遠超其他人。但是總會有比你更具‘質量’的其他人,隻專注於五米的範圍。別人的立場範圍比你一倍,同樣的進展下,他的立場強度就比你強出三倍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