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夫人雲:真書去筆頭一寸二分,(或作二寸一分。)行草去筆頭二寸一分。(或作三寸二分。)
撥鐙法,李後主得之陸希聲。希聲所傳於〈巬,言代夫〉光者止五字,後主更益二字,曰導送,謂之七字訣。
趯。大指骨上節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鈞。(趯,烏葉反。)
壓。捺食指著中節旁。此上二指主力。(捺手按。)
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向下。
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
抵。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中指鉤筆,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運轉。
導。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小指送名指過左。(此上一指主來往。)
右名撥鐙法。撥者,筆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圓活易轉動也。鐙即馬鐙。筆管直則虎口間,空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出。入手執筆管,淺即易撥動也。
──右指法
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而書之。
提腕。肘著案而虛提手腕而書之。(鈍吟雲:此法好。)
懸腕。懸著空中而書之,最有力。
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行草即須懸腕,懸腕則筆勢無限,否則拘而難運。今代惟鮮於郎中善懸腕書,問之,輒瞑目伸臂曰:膽膽膽!
──右腕法
唐太宗曰:大凡學書,指欲實,掌欲虛,管欲直,心欲圓。又曰: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麵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筋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簡緣雲:管直則心圓。
──右手法
撮管。以撥鐙指法撮管頭,大字草書宜用,書壁尤宜。
??管。以大指小指倒垂執管,??三指攢之,就地書大幅屏障。
撚管。以大指與中三指撚管頭書之,側立案左書,長幅釣字。(撚,乃葉反。)
握管。四指中指節握管,沉著有力,書誥敕榜疏。
──右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