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尾聲:火箭碑(3)(2 / 3)

1964年9月21日,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到基地視察。22日觀看了第四枚“東風2號”導彈發射。

1964年12月7日和12日,兩枚“上遊1號”“艦一艦”導彈,首次在基地發射成功。

1965年1月14日,第一枚“東風2號”導彈在基地發射成功,但沒有取得被動段參數。4月8日和4月16日再次分別發射了兩枚“東風2號”導彈,均獲成功。

1965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一行視察基地,接見了參試部隊,並在“東風”大禮堂作了國際形勢報告。

1965年6月1日,周恩來、陳毅在出國訪問途中,在基地14號機場短暫停留,接見了基地李福澤等領導,並聽取了彙報。同年6月9日,周恩來結束出國訪問,在基地14號機場作短暫停留,聽取了基地領導的彙報。同年6月18日,周恩來在出國訪問途中,在基地14號機場作短暫停留,接見了基地領導。同年7月17日,周恩來結束出國訪問,在基地14號機場作短暫停留,聽取了基地領導彙報。

1965年9月19日,李福澤率領基地第一批一千六百一十八名幹部,陸續開赴甘肅酒泉、玉門以及金塔縣的十六個人民公社和酒泉城關鎮,參加當地“四清運動”。1966年2月底返回基地。

1965年10月20日,基地發生嚴重液氧著火事故,死兩人,重傷兩人。

同日,甘肅省政府同意基地幹部隨軍家屬在酒泉、清水落戶。

1965年11月13日,改進型“東風2號”導彈在基地發射成功。11月7日至次年1月6日,又先後發射了七枚改進型“東風2號”導彈,除第六枚因電池故障墜毀外,其餘全部成功。

1965年11月14日,“霹靂2號”“空一空”導彈發射試驗在基地圓滿完成。從10月15日——11月14日,在基地先後共發射了十四枚“霹靂2號”導彈,均獲成功。

1965年12月30日,據有關部門統計,從1960年到1965年,基地共生產糧食一百七十七萬餘公斤,蔬菜一千七百三十萬公斤,肉四十一萬餘公斤,在發射場區和生活區共植樹七十點九萬多株,成活三十六點九萬株,大大改善和美化了基地及戈壁灘的環境。

1966年1月,“紅旗3號”“地一空”導彈首次在基地作研製性飛行試驗,獲得成功。5月再次發射,導彈中途墜毀,發射失敗。

1966年3月11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中央專委第十五次會議,決定“兩彈結合”試驗按照先搞“冷試驗”(即不裝核燃料),後搞“熱試驗”(即裝核燃料)的計劃作好準備,要求各項試驗準備工作在8月底完成。

1966年3月24日,基地三千三百四十三名老兵退出現役,離開發射場。

其中二千八百五十二名去了冶金部門,五名去了新疆,四百八十六名回了老家。

1966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一行到基地視察,觀看了“地一地”導彈操作表演和“地一空”導彈發射。在李福澤等人的陪同下,鄧小平接見了基地一萬二千多名官兵和職工,並對基地的建設、戰備設防、農副業生產問題作了重要指示。

1966年3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在聽取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彙報有關作戰問題時,對基地作了明確指示:酒泉基地要防止蘇聯來,應逐步搬家;基地規模不宜太大,可搞兩套;新試驗場區可在伊克昭盟、呂梁山、太行山、通遼等地區選定。

1966年5月18日,基地召開各部、站黨委書記聯席會議,傳達總政和國防科委“關於部隊積極參加當前文化大革命問題”的指示,並在十七級以上黨員幹部中傳達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5.16通知》。

1966年6月22日——7月2日,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和總後勤部部長邱會作、廣州軍區司令員黃永勝等到基地視察。

1966年6月29日——7月1日,周恩來和陳毅在出訪歸途中,到基地看望官兵,聽取了李福澤有關“兩彈結合”試驗(即導彈和原子彈)的準備情況彙報,還乘直升機視察了基地以北的烏蘇木、建國營、居延海一帶設防地區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