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最近幾年,我們經常都能從各種新聞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報道:

由於不能容忍家長對自己考試成績的責怪,17歲的高二男生殺死母親;

因為考試作弊被發現,初二女生跳樓自殺;

由於和父母發生了口角,13歲的孩子離家出走;

為了滿足自己的上網欲望,三個小學生晚上攔路搶劫;

……

這些悲劇之所以會發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們的心理素質比較差。中國心理學會對全國22個省市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6.8%的孩子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這些孩子固執多疑、對別人缺乏足夠的信任、缺乏與別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氣、對自己的優點常心懷不滿、看問題片麵、不能理解他人,缺乏豁達的心胸。

麵對學習、考試、分數、名次、升學等壓力以及在社會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孩子們的心理發展進入了一個誤區,解決孩子們心理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

不可否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對孩子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多渠道的,比如:學校、家庭、社會。不過,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抓住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家庭。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信息時代,家庭的教育功能出現了逐漸弱化的趨勢,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了防止功能的弱化,這就要求家庭中必須做好親子溝通。

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能在家庭中建立起一種親密的親子關係,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歸宿感。有效的溝通,可以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重視,時時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與關愛。而父母也可以通過溝通了解孩子純真的心靈和思想的細微變化,有利於親子間情感的融洽。同時使孩子對家庭、對父母有穩定的情感寄托,自然而然產生安全感和歸宿感。

多與孩子交流、談話,讓他們用語言表達,並及時給予幫助,這樣有利於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通過溝通與交流,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既要對孩子的積極行為進行鼓勵,也要對孩子的消極行為進行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促進其心理上的成熟,讓孩子具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

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有助於緩解他們的逆反心理。麵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以朋友身份接近他們,讓他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隻有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

有效的親子溝通可以消除代溝的負麵影響,有助於兩代人的相互諒解,消除敵意,相互取長補短。及時有效的親子溝通,會帶給雙方愉快的情緒,孩子時時處處感到愛的關照,有利於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家長與孩子溝通質量的好壞,會對孩子的各方麵成長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當今社會中,卻有太多的家長不能與孩子進行成功的交流,在孩子和自己之間出現了一條深深的“隔閡代”,這種局麵,不僅不利於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

交流決定方向,溝通成就未來。如何和孩子溝通,怎樣才能贏得孩子的喜歡和信任呢?這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每個父母都應該了解和學習。

要和孩子做好溝通,做家長的應該把握以下幾方麵技巧:接受並幫助孩子麵對他們的感受,用心傾聽孩子的內心,學會正確提問,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不要懲罰孩子,學會肯定孩子,讓孩子做自己,重視和孩子的感情交流。

掌握了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就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不但可以與孩子達成情感交流,還可以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積極健康地成長。本書通過一係列典型的案例,介紹了大量實用有效的溝通技巧,這些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起一個快樂交流的平台,使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

傅春暉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