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表演係第一課(1 / 2)

為了適應突然出現的記憶,羅浩回到宿舍的時候已經下午五點左右了。“老大,這麼晚才回來,幹什麼去啦,不會是。。。。。。”楊龍壞笑道。“不要瞎猜了,隻是看到個朋友,聊聊天。”“我懂,深度交流嘛。”“滾。我要休息了。”羅浩沒好氣的說道,不過聲音卻有些發冷。因為記憶才剛剛恢複,身上總是流露出一股陰冷的感覺。就連聲音也是那麼的冷。“你有沒有發現老大今天有點不對勁。”李懷疑惑的問楊龍。“是啊,感覺酷酷的。而且還有一股很冷的氣質。”

第二天。。。。。。也就是正式開學之後的第一次上課。

上課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走了進來,“大家好,我叫楊薇,負責教你們關於表演的理論知識。我們首先要介紹一下音樂舞蹈的由來,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音樂的由來,音樂不僅是藝術門類的一脈,而且是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產生的;或者更確切的說。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既然是一種社會現象,那麼他就一定存在著自身的因起淵源。古往今來諸多音樂史家對音樂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與論說,從而歸納出六種不同的見解,這六種見解,似乎囊括了人類社會的一切宗教,情感。勞動等現象可謂是集科學性,娛樂性與故事性集於一體。關於音樂的起源,被科學家們稱之為“異性求愛”的產物。這種說法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的。這一學說曾在當時轟動一時。達爾文認為史前動物常常是以鳴叫聲來追求異性的。他們的聲音越優美則越能吸引異性,於是動物們紛紛竟相發出婉約優美的聲音來得到對方的青睞,這種鳴聲,特別是鳥類的鳴聲已具有樂音或節奏的因素。因此,達爾文由此聯想到音樂的起源,認為聲音是在語言產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種鳥類的鳴叫聲,動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從而形成動聽的歌曲傳唱百世。這就是音樂的起源。下麵我來說一下舞蹈的起源。在舞蹈發展史上,民間舞蹈常常被人忽視,其實隻有民間舞蹈才是舞蹈發展的主流。民間舞蹈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它是一條永遠不會枯竭的舞蹈源泉。曆代統治者都懂得向民間舞蹈吸取營養,但他們叉千方百計去禁止民間舞蹈的活動。民間舞蹈源遠流長,它並不因為被禁止而停止發展,也不因為被宮廷吸收而改變其固有的鄉土特色,它始終是以絢麗多姿的風貌在民間廣泛流傳。。舞蹈是一種動態美,它能使人修身養性。也能使人放鬆身心。舞蹈分為很多種,比如爵士舞,街舞,鋼管舞,拉丁舞,芭蕾舞等很多種,每種舞蹈的表現都是不同的。我們表演係除了音樂和舞蹈,還包括鋼琴,從第一架古式鋼琴的出現到現代鋼琴的廣泛運用,鋼琴的製作經曆了近300年的曆史。經過曆代製琴大師的不斷改進,鋼琴的構造日趨完善,音色更加完美,它已經成為現代樂器中音域最廣闊、表現力最豐富的鍵盤樂器。三百年鋼琴的曆史發展不僅反映了人們在音響審美上的追求,還勾勒出了樂器和演奏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關係。然而鋼琴家在將自己的情感與心境投入鋼琴作品時,完成的不僅僅是對作品的二度創作,更多的是演奏家在追求琴人合一的境界,實現鋼琴作為自我情感媒介的功能。鋼琴曆史的三百年,就是人類文化所經曆的三百年。鋼琴之所以偉大,就因為它是人類酸甜苦辣三百年的象征。鋼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在美,可以將你體內的氣質,由內而外得散發出來。鋼琴是古典和浪漫派音樂的象征。在所有樂器中,鋼琴最像機器。它簡直就是一種機器,人用手操作的機器。其尊容談不上優美,故此畫家們很少讓它入畫。然而人機結合,人機相遇,它忽地靈通了!能彈了貝多芬,如哲人之沉思雄辨;彈肖邦,如吟詩;彈德彪西,如作畫。它竟兼有了詩人、畫家、哲人、鼓動家的功能。尼采、托爾斯泰、阿道爾諾們愛之,彈之,當然不是沒有緣故了。”“想想看吧,世無鋼琴,我們也就沒有莫紮特的二十幾部鋼琴協奏曲了;也就沒有貝多芬的奏鳴曲了;沒有肖邦的那些鋼琴詩了;德彪西的‘鋼琴畫’也就不可得而賞之了。那人間將是何等的荒涼、寂寞!”辛豐年先生在《鋼琴文化300年》中的論述不但精辟地道出了鋼琴的外型、內涵和精神,更道出了鋼琴不可或缺的社會功能。鋼琴之所以成為樂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類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發展所賦於它的,鋼琴作為樂器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求,鋼琴的發展更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人類社會精神生活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