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想用一句話來概括Mei和她的文字,那就是:空穀幽蘭、心如皓月。

跟Mei同在大洋洲的日子,我們並不相識。三年前從悉尼搬來墨爾本,那時正在考慮要不要回國,找到北京的朋友問詢,她推薦了當時在新西蘭的Mei的博客。網絡,改變了我們分享信息和情感的方式,於是,繞了地球半圈,我在墨爾本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在Mei‘s Corner看到這樣一句話:“告訴自己:生命要經得住等待,事業也是,幸福也是。”很謝謝Mei’s Corner,雖然她不認識我,但是她的博客卻給了我很溫暖的力量,在初冬的大洋洲,一個到墨爾本僅有一個月的我,也開了自己的博客。

從那時開始讀她的文字,喜歡那幹幹淨淨的文筆,簡簡單單的故事,還有清清爽爽的心情。2009年在墨爾本見到她,送給我許巍的CD和印著心經的擦碟盤巾,那天我們在亞拉河畔靜靜地吃飯,散步,看日落,在燈下喝酒,聊人生,聽《藍蓮花》,一切沒有什麼大不了,隻是自然而美好。

從深圳到奧克蘭,再到上海,Mei一直在自己簡單的信念中行走,因為愛,所以分享,於是我們可以讀到這些曾經深夜自省的文字、這些曾經的快樂和寂寞的片刻、這些曾經抉擇和釋然的體驗。

蘇格拉底說過:“沒有經過審視的生活不值得渡過。”但是,每個清醒生活的人都深深體會,審視人生就意味著與自我誠實麵對、無處可逃。“言不喧嘩”是Mei的文筆,文如其人。執筆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珍愛文字的,而文字永遠都不能百分之百地記錄事件的全麵,因為每個人都有一本內心地圖,對讀到的文字有千差萬別的理解和體會,因此,在希望真實記錄生活的同時,自我的挑戰也是無處不在,自我希望被寫入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篇文章。唯有用真心執筆的人才知道,隻有放下,如實地敞開觀照,才能找到最平實、貼切、不喧嘩的文字來表達內心,記錄生活。於是,書寫文字的過程,就變成觀照內心的過程,一切動人的故事背後,渾然不動的是認真生活的那顆心。

看過很多旅居海外的朋友的文章,多少都是夢裏不知身是客的感慨,多少都是思鄉的惆悵;看過很多現代都市人的隨筆,多少都是淡淡的惆悵或者無謂的糾纏。身有所執、心有所念的人,無論生活在家鄉還是異鄉,都很難超然於生活經驗之上來思考人生,他們的心就如同想靠岸的船,總是在找尋可以拋錨的地方,總是想深深地落下去,不再拔起。而唯有“不知何處是他鄉”的人,才能夠如同起錨遠航探險的船,他們也許有、也許沒有固定的目的地,心如同那灌滿風的帆,颯颯作響,滿是力量,滿是信心,沿途即使經曆風浪起伏,風景永遠精彩且出人意料,目的地在哪裏、何時到達反而不重要了,因為旅途本身已經圓滿了旅行的所有意義。

願有緣讀到這本書的朋友,隨Mei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看生活的真諦以及文字背後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