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1 / 1)

又近聖誕,雖然離開了那個在夏天過聖誕節的國家,但因感受到這個節日所傳遞的愛的信息,即使身處寒冷的上海,心中卻依然充滿暖意。

令人慚愧的是,我有點回憶不起來過去的一年自己到底做過些什麼,時間被碾碎在工作的忙碌裏,然後隨風而去,不知所蹤。弗洛姆說,逃避自由是人類的天性。我的理解是如果一味地埋首於日常生活瑣事和無窮盡的事務性工作,其實是一種最輕鬆的活法,因為這會讓人屈從於時間的流逝。一旦忘記對生活意義地思索和追尋,也就不會產生自我挑戰的焦灼感和挫敗感,但也就離自由越來越遠。那可不是我想過的生活,從來都不是。

好在還有前麵幾年的堅持,彙集成了這本小書。

這裏記錄了我過去幾年的生活點滴,從國外到國內,它們一點都不宏大,甚至隻能用細碎來形容。也說不上有多麼飛揚,雖然這也令我有點沮喪,但至少,這些對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審視是屬於我自己的,無人可以替代,也無人可以抹去。在重讀的過程中,忽爾看到在新西蘭那個過去的自己,背後是藍天、海水、綠樹蔭,小路上寂寞無人,手足無措間一而再地驚奇、失望、內心起伏、自我否定、然後再肯定,心靈在變得堅強的同時,也盡可能地保持著柔軟;忽爾又看到回國後那個不久前的自己,最初的恍惚,那些異國過往已然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的貪歡,再一次地定位、融入和自省,在放棄要放棄的同時,努力保持著該保持的。驀然回首來時路,雖然並無所成,但那些生活的細節在無數瞬間定格,溫暖著時間的堅硬外殼,也讓我領略到生的喜悅。如果尚能帶給他人一點啟發,就會讓它們的存在更具價值。

感謝一直鼓勵我的家人,感謝促成本書出版的蔡棟老師、薛健編輯和軒宇師兄,還有那些帶給我寫作靈感的前輩們,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本久違的小書。說它久違,皆因過去這一年常常心生慚愧,懷疑自己是否具備書寫的才華,導致文稿一度長時間被我擱置。有一日,讀到黃碧雲的一句話,心才輕輕地放下來,她講——哪有什麼才華,不過是執愛。

且以執愛的名義,讓這些文字變成字紙。

在這本小書完稿期間,一直居住在上海一條叫即墨的小路上,我清楚地知道,和人生中途經的很多路段一樣,即墨的路,隻是我人生中的一小段路,這本小書的產生也是,書裏記錄的時光也都是。也曾經為落葉是否要歸根的問題糾結過,好在在路上走得越久,這樣的觀念越淡泊。或許我已經習慣了讓人生充滿隨機性,也享受因隨機性而來的幸福感,相比一眼望到底的未來,我寧願承擔不確定性的風險,來換取更多的可能性。實際上,隻要真誠把握每一個瞬間,肯定每一個當下的自己,他鄉和故鄉並沒有清晰的邊界,火熱夏天的聖誕與寒冷冬天的聖誕隻不過是地理上的差異,而不變的是聖誕所傳達的愛與溫暖。不知何處是他鄉,隻因為,處處皆是故鄉。

2010年12月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