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18日至20日,林語堂參加了在漢城舉辦的國際大學校長協會第二屆大會,這次大會由50多個國家的200多位大學校長及學術界人士出席。林語堂能夠出席這次大會的原因,主要是他曾在1954年至1955年擔任過新加坡南洋大學的首任校長。受到大會邀請,林語堂隨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王世傑等一起赴會。這次大會有三個議題,一是東西文化如何調和,以增進人類的真正和平;二是大學教育應如何配合國家的需要;三是大學生參加社會運動問題。每一個議題事先約定一位主講人。6月18日上午開幕式之後,林語堂在這次大會上作了《促進東西文化的融合》的演講,時間長達四十分鍾。演講中主要闡述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之處:(一)中國人的思考以直覺的洞察力及對實體的全麵反映為優先,西方人以分析的邏輯思考為優先。(二)中國人以感覺作為實體不可分的一部分;對於事物的看法,不像西洋人專說理由,而多兼顧感覺,有時且將感覺置於理由之上。西方哲學家常假定事物是靜止不動的,並將之分割為若幹部分,以便於試驗或求證。(三)中國哲學的“道”相當於西洋哲學的“真理”,但含義比“真理”廣闊些。林語堂主張東西文化融合,將有利於人類的和平與發展。
1969年9月,羅家倫患病住院,12月逝世。林語堂是繼羅家倫之後,被推選為國際筆會台灣分會的會長。
國際筆會是當前世界上的一個最大的作家組織,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承認的唯一的一個國際作家組織。目前在世界的99個國家裏成立了141個分會,約有15000多名會員。國際筆會成立於1921年。它的發起人是英國女作家道森·司各特。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所造成的“浩劫”,促使許多作家尋求避免同樣曆史悲劇的道路,他們覺得作家應該組織起來,為保衛世界和平和人類的精神財富而作出共同的努力。筆會就是在這樣一種指導精神下出現的。“筆會”是英文Pen這個字的意譯。它原是有Poets(詩人)、Essayists(散文家)和Novelists(小說家)三個字的頭一個字母所組成。實際上它現在還包括文學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和編輯。按照國際筆會的章 程,有一定成就的、“在文學創作的某一特殊方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人數在20名以上,隻要承認“國際筆會憲章 ”上所規定的精神並承擔它所規定的義務,就可以成立一個“中心”,即分會。這個“中心”可以向國際筆會申請入會,隻要以多數票數通過,即可成為國際筆會的會員。國際筆會自稱是愛好和平和自由的作家的組織,主張創作自由,反對沙文主義和極端主義。它的總部現設在倫敦,第一任主席是英國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我國曾翻譯出版過他的三部曲《福賽特家史》。國際筆會一成立,法國許多有名的作家就立即響應。這些作家之中有紀德、瓦萊裏、茹爾·羅曼、加因、克勒米歐和阿維林。這些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加入筆會,也相應地提高了筆會的威望。這樣,筆會就以英、法作家為核心,開始向世界範圍擴展。
在當時國際筆會信紙上所印的榮譽會員名單中,有英國的托馬斯·哈代、愛爾蘭的葉芝、比利時的梅特林克、丹麥的尼克索、法國的羅曼·羅蘭、印度的泰戈爾、挪威的漢姆生、蘇聯的高爾基和瑞典的拉格洛夫。從榮譽會員的名單中可以看出國際筆會的性質及其所吸引作家的範圍。
國際筆會的曆屆主席,同樣包括各種不同流派和不同信仰及政治傾向的作家。他們除高爾斯華綏外,有英國作家威爾斯、法國小說家茹爾·羅曼、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英國劇作家亞瑟·米勒、法國作家埃馬努埃爾、德國作家伯爾、英國評論家和編輯普裏奇特、秘魯作家略薩和1979年新選出的瑞典作家韋斯特貝裏。
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於1930年11月6日在上海成立,推舉蔡元培為會長,葉恭綽、徐誌摩、鄭振鐸、邵洵美、戈公振、郭有守等人為理事。其實,國際筆會中國分會的籌備更早一些。1930年5月12日,由蔡元培、胡適、葉恭綽、楊杏佛、謝壽康、徐誌摩、林語堂、邵洵美、鄭振鐸、郭有守、唐瞍廬、戈公振等人發起,在上海華安大廈召開了成立中國筆會的籌備會議,可以看出,林語堂是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最早的籌備人之一。從1933年2月17日,在上海接待蕭伯納以後,中國筆會的會務工作就停頓了,直到1935年,英國作家H·C·威爾斯接替高爾斯華綏出任國際筆會會長,倫敦總部函詢中國筆會活動情況,中國筆會才在1935年3月22日召開會員大會,改選理事會。新的理事會由十一人組成,主要有:蔡元培、邵洵美、林語堂、曾虛白、宋春舫、弗裏茨夫人、柯柏成、傅東華、黎照寰、李青崖、全增嘏。林語堂是中國筆會的骨幹分子,他不僅積極參加了1933年2月17日以筆會名義組織的歡迎幽默大師蕭伯納來滬的“迎蕭”活動,而且,還在1939年5月9日在美國舉行的國際筆會第十七屆大會上,代表中國筆會發言,譴責德國法西斯蔑視人類,剝奪人權,呼籲維護人類的自由與和平。1947年以後,中國筆會由於種種原因就不在以組織的名義參加國際筆會的活動了。1957年,國際筆會準備在東京召開第二十九屆大會,經陳西瀅提議,台灣作家才重新建立了組織,推舉張道藩為會長,恢複了與國際筆會的聯係。林語堂是繼蔡元培、張道藩和羅家倫之後任筆會會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