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第一(1 / 3)

自吳淞設防以來,老將陳化成在西炮台邊的帳篷裏住了兩年,風雨寒暑,與士兵同甘共苦。1841年,台風夾帶暴雨,水勢漫溢,部將們勸他移帳於幹燥高處,他搖搖頭說道:“大帳一移,三軍擔憂,且我就高燥,而士卒湫隘,於心何安?”到了嚴冬,他踏雪巡視營伍,命給衣單的士兵發放棉衣。他從不接受任何賄賂,民謠有“官兵都吸民膏髓,陳公但飲吳淞水”之句。他時常激勵將士:“武官臨陣,斯為奉職,死生固度外事,若畏死,不作武官矣。”

袁隆平生活極其簡樸,整日與50多名工作人員吃住在一起,身上的衣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有些人見他不修邊幅,便笑他“老土”,可他隻是說:“穿得挺挺刮刮的,怎麼下地?”

護國戰爭之前,蔡鍔對梁啟超說:“失敗就戰死,絕不下野;成功就歸田,絕不爭權。”

蔡元培從德國回來的時候,為約束自己而立了三個原則:一不做官,二不納妾,三不打麻將。當時稱為“三不主義”。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先生為促成南北統一,毅然辭掉臨時大總統的職務,由袁世凱繼任,並於當月19日,南下福州。當船抵馬尾時,孫中山看到歡迎人群中晃動著“歡迎孫大總統”、“孫大總統萬歲”的紙旗,就立即命令把紙旗去掉,方才登岸,他還生氣地對福建都督孫道仁說:“總統交卸後就是平民了,怎麼還稱我總統呢?‘萬歲’二字是封建專製皇帝要他手下的臣民對他的稱呼,我們的革命先烈為了反抗‘萬歲’二字,流了多少鮮血,丟了多少頭顱!我如接受這個稱呼,如何對得起先烈呢?”

段祺瑞從不接受他人的巴結與賄賂。如果有人給他送禮,他要把禮物細細看上一陣,然後隻選一兩樣不值錢的留下。江蘇督軍齊燮元送他一套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圍屏,他的家人喜歡得睡不著覺,好幾個人不約而同地半夜爬起來摩挲。可他隻輕輕一揮手,就叫人把東西抬出去了。隻有馮玉祥送給他的一個大南瓜他收下了,因為實在沒有辦法把南瓜切一半還給馮玉祥。

王國維遺體入殮之時,清華師生均向其遺體行三鞠躬之禮,惟有陳寅恪身著袍子馬褂,跪地三叩頭。陳行孔孟之道,並非隻此一回,早在國學研究院時,他的學生到上海拜訪他的父親散原老人。談話期間,所有人均坐,惟獨陳寅恪站在一旁,並一直堅持到談話結束。

徐特立任長沙女子師範學校校長時,在他的辦公室的前廊上掛了一塊黑板,每天在上麵題詩一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徐生活簡樸,辦校也力循勤儉方針,他常把別的教師用過的粉筆頭兒拾起來留著自己用。他在學校的近兩年中,幾乎沒有用過新粉筆。有學生笑他吝嗇,他在黑板上寫詩作答:半截粉筆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餘衷曲,反謂餘為算細人。

陶行知幼年時,家境不好,母親省吃儉用持家。為了節約開支,陶母一把剃刀剃了三代人的頭。1934年,陶母去世。陶行知為遺物剃刀寫了一首紀念詩:“這把刀,曾剃三代頭。細算省下錢,換得兩擔油。”

南京夏日燠熱,傅斯年在閱讀北宋刊印的《史記》、《敦煌卷子》等珍貴資料時,堅持不開電扇,不抽煙,雖然他人很胖,煙癮也很大。

朱自清與葉聖陶時常到西湖邊去,有時下湖,有時隻喝喝酒。在校時各據一桌,朱隻預備功課,葉卻老是寫小說和童話。初到時,學校領導來看過他。第二天,朱問葉:“要不要去看看他們?”葉皺眉道:“一定要去麼?等一天罷。”後來始終沒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