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說的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大堤,被一個個小螞蟻洞掏空,最後終於因無法抵擋洪水的衝擊,被無情地衝垮了。後來人們借這句話來形容對小事不注意,就會導致大問題發生。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很多小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不可估量的力量。一個人的優勢也是如此,將眾多小的優勢集中起來,也會形成巨大的優勢。所以,要想發揮自己的優勢,就應該整合小數優勢。
大數是由無數個小數組合起來的。為什麼非要把小數組合起來呢?它對我們的優勢發揮真的很重要嗎?
想一想,一隻小船和一隻大船,誰更具有抗風浪的能力呢?當然是大船了。大船無論從體積到自重都強於小船,一旦遇到強大風浪,小船就會傾覆,而大船就會像不沉的航母一樣,仍然乘風破浪,奮勇前進。根據這個道理,很多高效能人士都慣於把小數組合為一個大數,從而發揮更大的優勢來規避風險。
許多失敗者都是因為沒有很好地使小數整合成為大數。他們認為,小數也能發揮它的優勢,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大麻煩,小數就很容易被擊敗。假如能把這些小數整合起來,它們的優勢絕對是不可想象的。
美國軍方曾經宣稱:一名優秀數學家的作用可抵10個師的兵力。你可知道這句話的由來嗎?
二戰時期,美英聯軍運輸物質的船隊經常遭到潛伏在海底的德國潛水艇的襲擊,給聯軍帶來了慘重的損失。為此,聯軍采取了很多措施來對付德軍的潛水艇,但都收效甚微。
後來他們請教了幾位數學家,這幾位數學家告訴聯軍,他現在的艦隊編排不合理。
“但我們都是按規定整編的。”聯軍指揮官說。
數學家告訴他:艦隊與敵人潛水艇相遇是一個隨機事件,按數學角度來看這一問題,會發現它具有一定的規律,一定數量的船(如100艘),編隊規模越小,編次就越多(如每次20艘,就要有5個編次);編次越多,與敵人相遇的概率就會越大,這樣一來就很不利於盟軍的運輸。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要盡量減少編次,來避免德軍的襲擊,降低運輸船隻的損失。
數學家正是運用了整合小數的優勢,讓聯軍把小艦隊改編成大艦隊,它的風險就降低了。不過,這樣做是否有效呢?
最後,聯軍按數學家說的去做了,他們把所有的艦船集中起來通過海上時,30艘艦艇中,隻有一艘被擊中,其餘29艘安全通過。從此以後,聯軍就用這種辦法,順利地提供了必需的物資。
二戰勝利後,聯軍召開表彰大會,數學家立了頭等功,一位將軍激動地說:“我們之所以把數學家納入我軍的受獎範圍,是因為數學家為我們取得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一個主意能頂得上十個師的兵力。”
為什麼這位長官對數學家的評價這麼高呢?原因是數學家在他們應付德國潛水艇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他用數學概率為聯軍指明了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聯軍正是沿著這條路,躲避了德國潛水艇的襲擊。說得更準確些就是慣於整合小數使聯軍取得了勝利。
為什麼聯軍在沒有得到數學家指導前多次遭到德軍潛水艇襲擊且損失慘重呢?原因就是他們的抵抗風險能力弱,不能有效地抵抗德國潛水艇的襲擊。這充分證明了小數不能規避風險,一旦遇到風吹草動,就會無法站穩腳跟,而大數呢?雖然有一點風險,但因為他們有很多的小數,最後仍可以憑著整合起來的大數發揮自己的優勢。
所有的“大”都是由“小”整合而成的。恰恰是這些小知識、小經驗、小技術才形成了一個人的優勢。集中眾多小的優勢,讓它們發揮出巨大作用,這就是發揮自己優勢的智慧。